食角黍懷江陵

經年不食三閭餌,一日相逢似故人。 旋剝青菰香滿手,試餐黃顆軟粘脣。 蔗漿下箸甘無敵,昌本浮杯小作巡。 正是鄉人行樂處,畫旗鼉鼓隘江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三閭餌:指糉子,古代楚國三閭大夫屈原在農曆五月五日投江自盡,後人爲了紀念他,就有了吃糉子的傳統。
  • 故人:老朋友。
  • 青菰:茭白,古人常用來包糉子的食材。
  • 黃顆:即黃米,糉子的主要成分之一。
  • 蔗漿:甘蔗汁,古代常見的飲料。
  • 昌本:昌蒲,菖蒲的一種,古人認爲可以辟邪,端午時有喝菖蒲酒的習俗。
  • 浮杯:古代飲酒遊戲,用小杯輪流浮酒。
  • 鄉人行樂處:家鄉人們歡慶節日的地方。
  • 畫旗鼉鼓:彩繪旗幟和用鼉皮製成的鼓,是節日慶典的裝飾和表演。
  • 隘江津:形容江邊碼頭熱鬧擁擠。

翻譯

多年不曾品嚐那來自江陵的糉子,今日相遇彷彿遇見了舊友。剝開新鮮的茭白,香氣滿溢,嘗一口黃米糉子,軟糯粘唇。甘甜的蔗漿佐餐,無人能敵其美味,菖蒲酒杯輕浮,我們輪流淺酌。此刻正是家鄉人盡情歡樂的時候,江邊碼頭上彩旗飄揚,鼉鼓喧天,一片熱鬧景象。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久別重逢故鄉習俗的喜悅之情,通過對端午節吃糉子、喝菖蒲酒等傳統活動的細緻描寫,展現了江陵端午節的熱烈氣氛和民俗風情。詩人以"故人"比喻糉子,表達了對家鄉和親友的深深懷念,同時也流露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通過"甘無敵"和"隘江津"的描繪,展現了節日的歡快和熱鬧,讓人彷彿置身於那個充滿濃厚鄉愁的場景之中。

項安世

宋江陵人,字平父。孝宗淳熙二年進士。除祕書正字,光宗以疾不過重華宮,上書言之,遷校書郎。寧宗即位,應詔言應省減養兵及宮掖之費。慶元間,率館職上書請留朱熹,被劾,以僞黨罷。開禧間,復起知鄂州,遷戶部員外郎、湖廣總領。後以直龍圖閣爲湖南轉運判官,尋因用臺章奪職。有《易玩辭》、《項氏家說》、《平庵悔稿》。 ► 14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