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三閭餌:指糉子,古代楚國三閭大夫屈原在農曆五月五日投江自盡,後人爲了紀念他,就有了吃糉子的傳統。
- 故人:老朋友。
- 青菰:茭白,古人常用來包糉子的食材。
- 黃顆:即黃米,糉子的主要成分之一。
- 蔗漿:甘蔗汁,古代常見的飲料。
- 昌本:昌蒲,菖蒲的一種,古人認爲可以辟邪,端午時有喝菖蒲酒的習俗。
- 浮杯:古代飲酒遊戲,用小杯輪流浮酒。
- 鄉人行樂處:家鄉人們歡慶節日的地方。
- 畫旗鼉鼓:彩繪旗幟和用鼉皮製成的鼓,是節日慶典的裝飾和表演。
- 隘江津:形容江邊碼頭熱鬧擁擠。
翻譯
多年不曾品嚐那來自江陵的糉子,今日相遇彷彿遇見了舊友。剝開新鮮的茭白,香氣滿溢,嘗一口黃米糉子,軟糯粘唇。甘甜的蔗漿佐餐,無人能敵其美味,菖蒲酒杯輕浮,我們輪流淺酌。此刻正是家鄉人盡情歡樂的時候,江邊碼頭上彩旗飄揚,鼉鼓喧天,一片熱鬧景象。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久別重逢故鄉習俗的喜悅之情,通過對端午節吃糉子、喝菖蒲酒等傳統活動的細緻描寫,展現了江陵端午節的熱烈氣氛和民俗風情。詩人以"故人"比喻糉子,表達了對家鄉和親友的深深懷念,同時也流露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通過"甘無敵"和"隘江津"的描繪,展現了節日的歡快和熱鬧,讓人彷彿置身於那個充滿濃厚鄉愁的場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