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癒出遊

桐帽棕鞋破曉煙,落花飛絮暮春天。 風檐轉日噪乾鵲,雲樹隔溪啼杜鵑。 客引茅亭沽舊酒,僧邀竹院話枯禪。 病餘一事還堪笑,腳力輕鬆倍去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桐帽: 用桐木製成的帽子,古代常見的樸素頭飾。
  • 棕鞋: 棕櫚葉編織的鞋子,耐磨且輕便。
  • 破曉煙: 初升太陽照在晨霧中的景象。
  • 暮春天: 春季末期,花朵凋零、飛絮漫天的時節。
  • 風檐: 屋檐下,風吹過的地方。
  • 乾鵲: 鵲的一種,因其叫聲乾脆而得名。
  • 雲樹: 高聳入雲的樹木,形容遠處的景色。
  • 杜鵑: 一種鳥,叫聲淒涼,常在春季出現。
  • 茅亭: 小草屋頂的簡陋涼亭。
  • 沽舊酒: 買回以前常喝的老酒。
  • 竹院: 四周有竹林的庭院,可能是一個寺廟或隱居之處。
  • 枯禪: 枯寂的禪修,指深沉的冥想。
  • 病餘: 病後,康復的狀態。
  • 腳力: 身體的力量,此處指行走的能力。
  • 輕鬆: 輕盈,這裏指腳步輕快。

翻譯

清晨戴着桐木帽,穿着棕鞋漫步在薄霧中,正值暮春時節,落花紛飛,柳絮飄揚。陽光穿過風中的屋檐,幹鵲的叫聲此起彼伏;遙望遠處,雲遮樹映,杜鵑鳥在溪邊哀鳴。友人在茅亭小酌,買回往昔的老酒;僧人邀請至竹林小院,共話那深沉的禪意。病癒後,能有這樣的輕鬆散步,比去年更覺欣喜,腳步輕盈無比。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病癒後的一次郊遊經歷,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和人物活動的生動刻畫,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與對康復的喜悅。首聯以桐帽棕鞋起筆,簡潔明快,透露出詩人樸素的生活態度。頷聯通過風檐、乾鵲、雲樹、杜鵑等意象,營造出寧靜又略帶哀傷的氛圍,寓言人生的起伏和季節的變遷。頸聯則轉爲生活場景,朋友相聚飲酒,僧人論禪,體現了人情的溫暖與精神的追求。尾聯以腳力輕鬆作結,寓意身體的康復和心境的愉悅,整首詩充滿了生活的詩意和樂觀的氣息。

俞德鄰

宋溫州永嘉人,徙居京口,字宗大,號天迂山人。度宗鹹淳十年進士。宋亡不仕,遁跡以終。爲詩自然深遠,在宋末諸人中,特爲高雅,文亦簡潔有清氣。有《佩韋齋輯聞》、《佩韋齋文集》。 ► 3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