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十詠泰伯廟

古來興廢一愁人,白髮僧歸掩寺門。 越相煙波空去雁,吳王宮闕半啼猿。 春風似舊花猶笑,往事多遺石不言。 唯有延陵逃遁去,清名高節滿乾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興廢:指興盛與衰廢。
  • 延陵:春秋時吳公子季札的封邑,這裏借指泰伯。

翻譯

自古以來興盛衰廢之事總是令人愁苦,白髮的僧人歸來關上寺院的門。越過那如波濤般的煙霧,只有空去的大雁,吳王的宮殿大半有猿猴啼叫。春風好像依舊,花兒仍然歡笑,過去的事大多遺留下來,石頭卻不言語。只有泰伯逃離遁去,清高的名聲和高尚的節操充滿天地間。

賞析

這首詩圍繞泰伯廟展開,通過描繪寺廟的景象以及對歷史興廢的感慨,烘托出泰伯的高尚品德。首聯營造出一種歷史的滄桑感和淡淡的憂傷氛圍。頷聯用「越相煙波」和「吳王宮闕」的景象來暗示曾經的繁華已不再,只有自然依舊。頸聯將春風和花兒與沉默的石頭對比,顯示出人事變化與自然恆常的反差。尾聯則突出泰伯的「逃遁」和他的清名高節對天地的充實。全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泰伯的敬仰和對歷史變遷的思索。

范仲淹

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世稱“范文正公”。生於武寧軍(治所徐州)(一說河北真定府)。祖籍邠州(今陝西省彬縣),先人遷居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唐朝宰相範履冰的後人。他爲政清廉,體恤民情,剛直不阿,力主改革,屢遭奸佞誣謗,數度被貶。1052年(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終年64歲。是年十二月葬於河南伊川萬安山,諡文正,封楚國公、魏國公。有《范文正公全集》傳世,通行有清康熙歲寒堂刻版本,附《年譜》及《言行拾遺事錄》等。 ► 3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