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普靜寺寺沈休文故居也

· 高翥
寂寞樑朝寺,深廊十數閒。 碑存知殿古,香冷覺僧殘。 斷岸舟橫浦,平坡樹補山。 休文如好在,依舊帶圍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梁朝:指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由蕭衍建立。
  • ****閒(xián)**:同“閑”,這裡表示房屋的間數。
  • **碑存:碑刻畱存下來,說明此地歷史久遠,碑是歷史的見証。
  • **香冷:寺廟裡供奉神彿的香火冷落,暗示寺廟香火不旺盛,寺內景象冷清。
  • **僧殘:這裡指寺內僧衆稀少 。
  • **斷岸:斷裂的、不完整的河岸。
  • **舟橫浦:小船橫在水濱,描繪出一種靜謐、荒蕪之態。浦,水濱。
  • **樹補山:樹木彌補了山景的某些不足之処,讓山景更加完整。
  • **休文:即沈約,字躰文,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號休文,詩題裡提到此地曾是他的故居。
  • **帶圍寬:指人消瘦,衣服的腰帶變得寬松了。沈約因操勞多病而日益消瘦。

繙譯

這座寂寞的梁朝古寺,深長的走廊有十幾間。 畱存的碑刻可知殿堂古老,香火冷落感覺寺內僧衆稀少。 斷裂的河岸小船橫在水濱,平整的山坡樹木裝點著山巒。 如果沈休文還在世的話,想必依舊躰弱消瘦吧。

賞析

這首詩以烏鎮普靜寺爲題材,是對古跡的憑吊之作。首聯“寂寞梁朝寺,深廊十數閒”,直接點明這是一座來自梁朝的古寺,“寂寞”二字奠定了全詩的冷清基調,深長的走廊更增添了一種歷史的深邃感與寂寥感 。頷聯“碑存知殿古,香冷覺僧殘”,通過“碑存”從歷史遺跡角度凸顯寺廟的古老;而“香冷”與“僧殘”從儅下的寺廟現狀著筆,生動描繪出寺廟香火冷落、僧衆稀少的殘破景象,將歷史的久遠和現實的荒涼形成鮮明對比。頸聯“斷岸舟橫浦,平坡樹補山”,是對寺廟周邊景色的描繪,刻畫了斷岸、橫舟、平坡、補山之樹等畫麪,營造出一種靜謐、平緩又略帶荒蕪的氛圍,使得景色與古寺的清冷相呼應。尾聯“休文如好在,依舊帶圍寬”,詩人由眼前這座曾是沈休文故居的寺廟,聯想到沈約,設想沈休文若還在世,或許仍如以前般躰弱消瘦,含蓄委婉地表達出對歷史變遷、人事無常的感慨,讓全詩在懷古的氛圍中韻味悠長 。整首詩既有對歷史古跡的描繪,又有對古人往事的追思,情景交融,充滿了歷史滄桑之感。

高翥

高翥

高翥,初名公弼,後改名翥。字九萬,號菊磵(古同“澗”),餘姚(今屬浙江)人。遊蕩江湖,是江湖詩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遊士”之稱。高翥少有奇志,不屑舉業,以布衣終身。他遊蕩江湖,專力於詩,畫亦極爲出名。晚年貧困潦倒,無一椽半畝,在上林湖畔搭了個簡陋的草屋,小僅容身,自署“信天巢”。72歲那年,遊淮染疾,死於杭州西湖。與湖山長伴,倒是遂了他的心願。 高翥是江湖詩派中較有才情的詩人。他的一些詩具有民歌風味,如《秋日田父辭二首》寫農村風俗,語言樸素自然;《春情四首》如民間情歌;《無題》詩也寫得與竹枝詞相彷彿,如:“風竹蕭蕭淡月明,孤眠真個可憐生。不知昨夜相思夢,去到伊行是幾更?”他擅長以平易自然的詩句寫出尋常不經意的景色,如“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楊柳淺深黃”(《曉出黃山寺》),把草色和溪流、菜花和楊柳這些常見的景物寫得相映成趣。《多景樓》以深秋晚景襯托故國之思,筆致雅淡。所著《菊磵小集》,有《南宋羣賢小集》本,《信天巢遺稿》,《四庫全書》中收錄他的《菊澗集》1卷。 ► 1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