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遠曲

君馬踏邊塵,繡帷妾一身。仰天無過雁,俯水無遊鱗。 酒難獨自酌,蟻樽空浮春。食亦不知味,駝峯徒薦珍。 憶昔送君君已醉,醉言更戍一年事。兜鍪北去幾寒暑,兩地肝腸摧萬里。 別來容貌似舊無,寄去衣裳知到未。折柳絲絲紫塞心,對花片片青春淚。 夜聞琴瑟鼓鄰家,人皆齊眉老年華。不忍恨君翻自恨,長吁矯首天之涯。 幾度虛傳歸信息,愛聽乾鵲怕聽鴉。孤枕有時髣髴夢中見,覺來霜角咽梅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趙汝燧: 宋代詩人。
  • 邊塵: 邊境的風塵,指戰亂或行旅之地。
  • 繡帷: 織有精美圖案的帷帳,此處代指閨房。
  • 過雁: 飛過的鴻雁,古人常借雁傳遞書信。
  • 遊鱗: 遊動的魚,喻指自由生活。
  • 蟻樽: 小巧的酒杯,形容杯中酒如蟻。
  • 駝峯: 駝峯肉,古代視爲珍貴食物。
  • 憶昔送君君已醉: 回憶當初爲你送別時,你已經喝得微醺。
  • 兜鍪: 軍帽,代指士兵。
  • 紫塞: 指邊塞,因紫色土壤而得名。
  • 青春淚: 春天的淚水,形容女子哀愁。
  • 乾鵲: 雀的一種,古人認爲鵲叫帶來喜訊。
  • : 鴉鳥,叫聲淒厲,常與不祥聯繫。
  • 髣髴: 形容模糊、隱約的樣子。
  • 霜角: 冬季軍中的號角聲,淒涼。
  • : 寒冬開放的梅花,象徵堅韌和孤獨。

翻譯

你的馬兒馳騁在邊疆的塵土中,我獨自守在閨房裏。仰頭只見天空沒有飛過的鴻雁,低頭卻見水面沒有遊動的魚。我獨自飲酒,連小杯中的酒也顯得孤單,春天的氣息只在空杯中浮動。食物嚐起來毫無滋味,即使有駝峯這樣的珍饈也無人分享。

回憶起當初送你離開,你已醉意朦朧,醉言中講述了一年戍守的艱辛。你北去後經歷了無數個寒暑,我們的思念穿越萬里。分別以來,你的容顏雖依舊,但我的心境已大變。我寄出的衣物,你收到了嗎?折下的柳枝寄託着我對你的思念,對着花兒,我流下了青春的淚水。

夜晚聽到鄰家的琴瑟聲,人們都沉浸在老年的歡樂中。我不忍恨你,反而更加恨自己,只能長嘆擡頭望向天邊。幾次傳來你的歸期,卻只是空歡喜,我害怕聽到烏鴉的叫聲。有時候,我在孤枕上彷彿在夢中見到你,醒來時,只有霜角的號角聲在梅花盛開的冬夜迴盪。

賞析

這首詩以細膩的情感描繪了閨中女子對遠方戍邊丈夫的深深思念。詩人通過寫女子獨守閨房,寓情於雁、魚、酒、食等日常事物,表達了對丈夫的掛念與生活的寂寥。回憶中的離別場景,加深了思念的苦澀。同時,詩人通過「霜角咽梅花」的意象,渲染出邊地的嚴寒和內心的淒涼。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優美,展現了古代閨秀對戍邊丈夫的深情厚意以及戰爭給家庭帶來的無盡悲痛。

趙汝燧

名或作汝燧。宋宗室,居袁州,字明翁,號野谷。寧宗嘉泰二年進士。主東陽縣簿,遷湖南刑司獄幹官,改知臨川縣。監鎮江府榷貨務,年課羨三十萬。遷知郴州。歷湖南憲漕,以刑部郎官召對,再差知溫州。博記工文,尤長於詩,爲江湖派詩人。有《野谷詩稿》。 ► 2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