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虛詞

· 趙佶
華夏吟哦遠,人聲自抑揚。 沖虛歸道德,曲折合宮商。 殿閣沉檀散,樓臺月露涼。 至誠何以祝,多稼永豐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步虛詞:古代的一種樂府詩體,多用以頌揚神仙縹緲之事。
  • **華夏:原指我國中原地區,後泛指中國。
  • **吟哦:聲調抑揚地念誦。
  • **沖虛:淡泊虛靜。也可指沖虛之境,道的境界。
  • **宮商:五音(宮、商、角、徵、羽 )之中的兩個音,代指音樂。
  • **沉檀:指沉香木與檀木,是兩種名貴的香料。
  • **:祝願,祈福。
  • **:莊稼。
  • ****豐穰(ráng)**:豐收。

翻譯

在廣大的華夏大地上吟哦的聲音飄向遠方,人們的聲音高低起伏,抑揚頓挫。這吟誦之聲追求着淡泊虛靜,迴歸道德的境界,那聲音的曲折變化又與美妙的音樂相契合。宮殿樓閣中散發着沉香檀木的芬芳,亭臺樓閣在月光與露水中透出絲絲涼意。內心滿懷至誠該如何表達祝願呢?願莊稼年年都能獲得豐收。

賞析

這首詩營造出一種空靈、悠揚且帶着祥和氣息的意境 。開篇「華夏吟哦遠,人聲自抑揚」描繪出在廣闊華夏大地上傳來吟誦之聲,悠揚動聽,凸顯這種聲音在空間的延展。「沖虛歸道德,曲折合宮商」將吟誦所追求的精神境界與音樂的美妙結合,傳達了一種追求內在道德修養與外在藝術完美融合的思想。「殿閣沉檀散,樓臺月露涼」描繪了宮殿樓閣的環境,香料散發芬芳,樓閣在月下清冷,既有一種神聖莊嚴之感,又透出幾分靜謐清冷,增加了詩的空靈氛圍。最後「至誠何以祝,多稼永豐穰」則筆鋒一轉,從莊重的氛圍落到務實的祝願上,表達了封建統治者 對百姓豐收的美好祈願,體現出一定的人文關懷,整首詩既有一種超凡脫俗的高雅氣質,又有落腳於人間煙火的平實期盼。

趙佶

趙佶

宋朝第八位皇帝,少有之藝術天才與全才,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哲宗即位,封遂寧郡王。紹圣三年(西元一〇九六年)封端王。元符三年(西元一一〇〇年)正月,宋哲宗病逝時無子,向皇后於同月立其爲帝。次年,改元「建中靖國」。以蔡京主國事,定司馬光、蘇軾等百餘人爲奸黨,皆予貶謫。崇奉道教,大興道觀,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又窮極土木,采尋民間奇花異石,稱「花石綱」。遣使浮海,約金攻遼,以奪回燕雲之地。宣和七年(西元一一二五年),金兵滅遼後南下。懼而傳位宋欽宗,自稱「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宋欽宗靖康二年(西元一一二七年),父子俱爲金人所虜北行。宋高宗紹興五年(西元一一三五年),死於五國城(今黑龍江一带),終年五十四歲。紹興七年(西元一一三七年),凶問至江南,謚聖文仁德顯孝皇帝,廟號徽宗。後葬於都城紹興永佑陵(今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東南三十五里處)。在位二十六年,建元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徽宗工書擅畫能詩詞,自創「瘦金體」書法,著作大多已散佚。有《千字文卷》,《芙蓉錦雞》、《宣和御制宮詞》三卷等存世。後世評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爲君耳!」事見《宋史·徽宗紀》。 ► 4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