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芙蓉錦雞圖

· 趙佶
秋勁拒霜盛,峨冠錦羽雞。 已知全五德,安逸勝鳧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鞦勁:鞦天風大且強勁。
  • 拒霜:木芙蓉的別稱,因其在晚鞦霜寒時盛開,故有此稱。
  • 峨冠:高高的帽子,這裡形容錦雞頭戴高高的羽冠 。
  • 錦羽:色彩美麗的羽毛 。
  • 五德:古人稱雞有“五德”,頭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鬭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信也 。
  • ****鳧鷖(fú yī)**:鳧,野鴨;鷖,鷗鳥 。

繙譯

鞦風強勁之時,拒霜花盛開得正繁茂,一衹頭戴高冠、羽毛豔麗的錦雞停在那裡。這衹錦雞已然具備了雞的“五德”,安閑自在的狀態遠勝過那些野鴨和鷗鳥。

賞析

這首詩是宋徽宗趙佶爲《芙蓉錦雞圖》所題。前兩句通過描繪鞦天拒霜花的盛放和錦雞優雅華麗的形象,營造出一幅色彩絢爛、動靜相宜的畫麪,將鞦季的生機與錦雞的風採生動呈現。後兩句由錦雞的形象轉入對其品德內涵的闡述,提及錦雞的“五德”,進而與鳧鷖對比,突出錦雞兼具美德又能享受安逸,表達出一種對美好品德以及安樂生活狀態的追求與肯定。此詩借物表意,詩與畫相得益彰,在藝術表達和思想內涵上都展現出較高的水準 。

趙佶

趙佶

宋朝第八位皇帝,少有之藝術天才與全才,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哲宗即位,封遂寧郡王。紹圣三年(西元一〇九六年)封端王。元符三年(西元一一〇〇年)正月,宋哲宗病逝時無子,向皇后於同月立其爲帝。次年,改元「建中靖國」。以蔡京主國事,定司馬光、蘇軾等百餘人爲奸黨,皆予貶謫。崇奉道教,大興道觀,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又窮極土木,采尋民間奇花異石,稱「花石綱」。遣使浮海,約金攻遼,以奪回燕雲之地。宣和七年(西元一一二五年),金兵滅遼後南下。懼而傳位宋欽宗,自稱「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宋欽宗靖康二年(西元一一二七年),父子俱爲金人所虜北行。宋高宗紹興五年(西元一一三五年),死於五國城(今黑龍江一带),終年五十四歲。紹興七年(西元一一三七年),凶問至江南,謚聖文仁德顯孝皇帝,廟號徽宗。後葬於都城紹興永佑陵(今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東南三十五里處)。在位二十六年,建元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徽宗工書擅畫能詩詞,自創「瘦金體」書法,著作大多已散佚。有《千字文卷》,《芙蓉錦雞》、《宣和御制宮詞》三卷等存世。後世評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爲君耳!」事見《宋史·徽宗紀》。 ► 455篇诗文

趙佶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