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水部·明水

釋名 亦稱方諸水。方諸是一種大蚌的名字。月明之夜,捕得方諸,取其殼中貯水,清明純潔,即是方諸水。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用以洗眼,可以去霧明目,飲此水,還有安神的作用,亦去小兒煩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釋名:解釋名稱的由來、含義。
  • 方諸:一種大蚌(bàng)的名字。
  • 月明之夜:月亮明亮的夜晚。
  • 貯水:儲存水。
  • 氣味:這裏指藥物的味道及屬性。
  • 無毒:沒有毒性。
  • 去霧明目:消除眼內的一些渾濁之物,使眼睛恢復明亮清晰。
  • 安神:使心神安定。
  • 煩熱:煩躁發熱。

翻譯

解釋名稱:也稱作方諸水。方諸是一種大蚌的名稱。在月明的夜晚,捕獲方諸,取它殼裏儲存的水,那水清澈純淨,這就是方諸水。 味道特性:甘甜、寒涼,沒有毒性。 主治病症:用它來洗眼睛,可以消除眼內渾濁之物讓眼睛明亮,飲用這種水,還具有使心神安定的作用,也能去除小孩子的煩躁發熱症狀 。

賞析

這段關於「明水」(方諸水)的記載,展示了《本草綱目》作爲中醫典籍的專業性與細緻性。從釋名環節準確地闡述名稱來源及獲取方式,能讓讀者清晰瞭解該物的出處。對氣味和主治方面的記錄,遵循了傳統中醫對藥物性味與功效的認知體系,這對於古代醫藥知識的傳承與實踐有着重要意義,反映出當時人們對自然之物藥用價值的探索與總結。雖然部分知識可能存在時代侷限,但它承載着古人醫療智慧,是研究傳統醫學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

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與“醫聖”萬密齋齊名,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之說。 ► 8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