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虫部·蜜蜂

釋名 蠟蜂。 氣味 (蜂子)甘、平、微寒、無毒。 主治 大麻風(鬚眉脫落,皮肉已爛成瘡)。用蜜蜂子、胡蜂子,黃蜂子(並炒過)各取一分,白花蛇、烏蛇(並酒浸,去皮骨,炙幹)、全蠍(去尾,炒)、白殭蠶(炒)各一兩,地龍(去土,炒)半兩,蠍虎(全用,炒)、赤足蜈蚣(全用,炒)各十五枚,丹砂一兩,雄黃(醋熬)一分,龍腦半錢。以上各藥,共研爲還想,每服一匙,溫蜜湯調下。一天服三至五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釋名:解釋名稱的由來或含義 。
  • 氣味:這裏指藥物的性味。
  • 蜂子:蜜蜂的幼蟲。
  • 大麻風:一種慢性傳染病,症狀嚴重時會出現鬚眉脫落、皮肉潰爛成瘡 。
  • 炙(zhì)幹:烤乾。
  • 全蠍:一種昆蟲類中藥材。「去尾」就是去除尾巴部分。
  • 白殭蠶:蠶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乾燥體,經炮製後可入藥。「炒」是一種炮製方法。
  • 地龍:蚯蚓的別稱,「去土」即除去泥土。
  • 蠍虎:壁虎的別稱。
  • 赤足蜈蚣:蜈蚣的一種。
  • 丹砂:又稱硃砂,是一種礦物類中藥材。
  • 雄黃:一種礦物,經「醋熬」是一種加工炮製方法。
  • 龍腦:也稱冰片,一種中藥材。
  • 研爲還想:此處可能有誤,從文意推測應是「研爲細末」 ,就是研磨成很細的粉末。

翻譯

名稱解釋

又稱爲蠟蜂。

性味

(蜜蜂的幼蟲)味道甘甜,性質平和,略微偏寒,沒有毒性。

主治病症

對於大麻風這種病(患病後鬚眉脫落,皮肉已經潰爛成瘡)的治療方法。取用蜜蜂子、胡蜂子、黃蜂子(這三種都要經過炒制)各一份,白花蛇、烏蛇(這兩種都要用酒浸泡,去掉皮和骨頭,然後烤乾)、全蠍(去掉尾巴,進行炒制)、白殭蠶(炒制)各一兩,地龍(除去泥土,進行炒制)半兩,蠍虎(整個使用,進行炒制)、赤足蜈蚣(整個使用,進行炒制)各十五隻,丹砂一兩,雄黃(用醋熬製過)一分,龍腦半錢。把以上這些藥物,一起研磨成很細的粉末,每次服用一匙,用溫熱的蜂蜜水調服。一天服用三到五次。

賞析

這段文字出自《本草綱目》,《本草綱目》是中國古代藥學的重要典籍。這部分關於蜜蜂相關的內容,詳細記載了蜜蜂子的釋名、氣味以及其在治療大麻風病症中的藥用配方。從釋名可知當時對蜜蜂還有其他別稱,反映了古人在生物命名方面的特點。對於藥物氣味的記載,遵循了傳統中醫藥性理論,爲判斷藥物功效和用量等提供依據。而主治病症中給出詳細的藥方,體現了古人在治療疑難病症方面的探索和實踐經驗的總結。雖然其中用藥在現代醫學看來或許有諸多值得深入研究之處,但它歷史價值和當時在醫學實踐中的意義不可忽視,爲後人研究古代醫藥學、傳統治療方法與病症等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

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與“醫聖”萬密齋齊名,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之說。 ► 8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