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執中寄師厚同年

日暮相忘城上亭,雲深祇見數峯青。 傅巖可獨爲霖雨,荀裏還歸聚德星。 漢水溯風增浩蕩,蘭花着雨長芳馨。 嘯吟久不過諸葛,丰度今誰似九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zhǐ):只。
  • 傅巖:古地名,在今山西省平陸縣東,相傳商朝傅說爲奴隸時版築於此,後被商王武丁舉以爲相。後因以泛指棲隱之處或隱逸之士。
  • 霖雨:連綿大雨,引申爲濟世澤民之抱負。
  • 荀裏:指潁川荀氏所居之裏,後以「荀裏」泛指名門望族的聚居處。
  • 德星:古以景星、歲星等爲德星,認爲國有道有福或有賢人出現,則德星現。後用以喻指賢士。
  • 溯風:逆風。
  • 浩蕩:形容水勢洶涌壯闊。
  • (xīn):散佈很遠的香氣。

翻譯

傍晚時分,在城上的亭子裏,我們漸漸忘卻了時間。雲霧深遠,只能看見幾座青色的山峯。傅巖這個地方,或許有人能獨自實現濟世澤民的抱負;荀裏那地方,還是會聚集衆多的賢士。漢江水迎着風更加洶涌壯闊,蘭花在雨中生長,散發着悠長的芳香。長久以來,放聲長嘯吟詩的境界比不上諸葛亮,如今的風姿氣度,有誰能像張九齡那樣呢?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彭汝礪寫給師厚同年的。詩的首聯通過描繪傍晚城上亭的景色,營造出一種悠遠的氛圍。頷聯借用傅巖和荀裏的典故,表達了對濟世之才和賢士的期望。頸聯描寫漢江水和蘭花在風雨中的景象,增加了詩歌的意境和美感。尾聯則以諸葛亮和張九齡爲喻,探討了嘯吟之境界和風姿氣度的問題。整首詩用典恰當,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以及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彭汝礪

宋饒州鄱陽人,字器資。英宗治平二年進士第一。歷任幕職官。所著《詩義》爲王安石見重,補國子直講。爲監察御史裏行,陳時政十事。論不當以宦者主兵。歷江西轉運判官、京西提點刑獄。哲宗元祐爲中書舍人。反對以“車蓋亭詩案”窮治蔡確,落職知徐州。哲宗親政,權吏部尚書。後知江州。有《鄱陽集》等。 ► 11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