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籠毛羽日低摧,野水長鬆眼暫開。 萬里秋風天外意,日斜閒啄岸邊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樊籠:關鳥獸的籠子,比喻受束縛不自由的境地。

翻譯

被關在籠中的鶴羽毛日漸低垂衰敗,在野外的流水和高大的松樹前它的眼睛暫且睜開了。那萬里的秋風蘊含着天外的意韻,在日頭西斜的時候悠閒地啄食着岸邊的青苔。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鶴在樊籠中的狀態以及在野外時的情景,展現出一種對自由的渴望和對自然的嚮往。「樊籠毛羽日低摧」寫出鶴在籠中的落寞、消沉,與後面在野水長鬆處形成對比。「萬里秋風天外意」則營造出一種高遠而富有意趣的氛圍,最後「日斜閒啄岸邊苔」刻畫出鶴的悠閒姿態,全詩表達了詩人對自由及自然這種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嚮往。

歐陽修

歐陽修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廬陵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唐朝)韓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 12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