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杜默

南山有鳴鳳,其音和且清。 鳴於有道國,出則天下平。 杜默東土秀,能吟鳳凰聲。 作詩幾百篇,長歌仍短行。 攜之入京邑,欲使衆耳驚。 來時上師堂,再拜辭先生。 先生頷首遣,教以勿驕矜。 贈之三豪篇,而我濫一名。 杜子來訪我,欲求相和鳴。 顧我文字卑,未足當豪英。 豈如子之辭,鏗鍠間鏞笙。 淫哇俗所樂,百鳥徒嚶嚶。 杜子捲舌去,歸衫翩以輕。 京東聚羣盜,河北點新兵。 饑荒與愁苦,道路日以盈。 子盍引其吭,發聲通下情。 上聞天子聰,次使宰相聽。 何必九包禽,始能瑞堯庭。 子詩何時作,我耳久已傾。 願以白玉琴,寫之朱絲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東土:古代指陝以東某一地區或東方的國土。(「土」讀tǔ)
  • 京邑:京城。(「邑」讀yì)
  • 驕矜:驕傲自負。(「矜」讀jīn)
  • 豪篇:傑出的詩篇。
  • 鏗鍠(kēng huáng):形容樂聲洪亮。
  • 鏞笙(yōng shēng):大鐘和笙。鏞,大鐘,古代的一種樂器。
  • 淫哇:指淫邪的樂曲。
  • 嚶嚶:形容鳥叫聲。
  • (hé):何不。

翻譯

南山有隻鳴叫的鳳凰,它的聲音和諧又清脆。 在政治清明的國家鳴叫,出現則天下太平。 杜默是東方的傑出人才,能夠吟誦出像鳳凰鳴叫般的聲音。 創作了幾百篇詩作,有長歌也有短詩。 帶着他的詩來到京城,想要讓衆人都爲之驚歎。 來的時候到老師的堂上,兩次下拜辭別先生。 先生點頭讓他走,教導他不要驕傲自負。 送給他三篇傑出的詩篇,而我也算是濫竽充數在其中佔了一個名。 杜子來拜訪我,想要尋求相互應和鳴叫(一起探討詩歌創作)。 只是我覺得自己的文字卑微,不足以當得起豪傑英雄的稱號。 哪裏像你的文辭,像洪亮的大鐘和笙聲那般響亮。 那些淫邪的樂曲是世俗所喜歡的,衆多的鳥也只是嚶嚶地叫着。 杜子閉口離去,回去時衣衫飄動很輕盈。 京東聚集了一羣盜賊,河北在徵調新兵。 饑荒和愁苦之事,在道路上每天都在增加。 你爲何不放開你的喉嚨,發出聲音傳達下情。 讓皇上聽聞後能耳聰目明,其次讓宰相也能聽到。 何必一定要像鳳凰那樣的神鳥,才能在堯的朝堂上呈現祥瑞呢。 你的詩什麼時候創作的,我的耳朵早已渴望傾聽。 願用白玉做的琴,配上硃紅的絲絃來彈奏你的詩。

賞析

這首詩是歐陽修贈給杜默的作品。詩中以南山鳴鳳起興,讚美杜默的詩才如鳳凰之聲,和諧清脆,認爲他的詩作能夠產生重要的影響。詩中敘述了杜默的才華以及他入京的經歷,還有歐陽修對他的教導和期望。同時,詩中也提到了當時社會的一些問題,如京東聚盜、河北點兵、饑荒愁苦等,期望杜默能夠以詩發聲,傳達下情。

整首詩運用了比喻、對比等修辭手法,將杜默的詩才與鳳凰之聲相比,將其詩與淫邪之樂和百鳥嚶嚶相對比,突出了杜默詩的獨特和優秀。詩中還表達了歐陽修對杜默的欣賞和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社會意義。

歐陽修

歐陽修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廬陵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唐朝)韓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 12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