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春曲
頒春亭上羅官斑,黛泥骨碎鞭影間。
蒼虯爭走青帝敕,閶闔軋損玻璃環。
花神謝事即□起,東畔賜緋南賜紫。
細腰學舞圓□歌,旗亭竹根枯野水。
防江戰士臥不驚,風吹雨洗淮土青。
街頭父老說新事,城裏倍放今年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頒春:頒佈春令,舊時帝王於春季發佈詔令,以示勸農 。
- 羅官斑:羅,羅列。官斑,官員的行列。這裏指衆多官員聚集。
- 黛泥:黑色的泥土。
- 蒼虯(qiú) :青色的龍,在詩中比喻飛奔的春天的使者之類。
- 青帝: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五天帝之一,是位於東方的司春之神。
- 敕(chì):帝王所發佈的命令、法令等。
- 閶闔(chāng hé):神話中的天門,這裏借指宮門。
- 玻璃環:一種配飾,用在這裏增添奇幻色彩。
- 謝事:辭職、卸任,這裏指花神完成舊年事務 。
- 賜緋(fēi)賜紫:賜給官員的服飾,唐制五品以上官員服緋色,三品以上官員服紫色,是一種榮譽賞賜 。
- 細腰:苗條的身材,常用來形容女子。
- 旗亭:酒樓。
翻譯
在頒春亭上,衆多官員整齊羅列。在鞭影晃動之間,黑色的泥土都被翻碎。春天的使者如蒼虯一般爭先奔走傳送青帝的敕令,彷彿把那神話中的天門都擠軋得損壞了配飾。花神辭去舊年事務後隨即起身,在東畔、南邊分別賜給衆人不同顏色尊貴的服飾。苗條的女子學着跳舞,輕聲唱起圓婉的歌,只是那曾經熱鬧的酒樓如今卻只剩竹根,旁邊野水乾涸。防守江防的戰士安然臥睡不受驚擾,風雨慢慢潤澤,讓淮河一帶的土地重新泛出青青之色。街頭的父老談論着新鮮事情,說是城裏今年燈會增加燈的數量更加熱鬧。
賞析
這首詩營造出奇幻瑰麗又富有生活氣息的氛圍。開篇以官員齊聚頒春亭的場景,展現了新春政令發佈時的嚴肅莊重。「黛泥骨碎鞭影間」描繪出農事即將展開的忙碌景象。藉助神話元素,「蒼虯爭走青帝敕」賦予春天來臨一種神聖而奇幻的色彩,讓人感受到春的力量和活力。
詩中也有今昔對比,「旗亭竹根枯野水」勾起往昔熱鬧的回憶,凸顯當下清冷,反映出歲月變遷。而「防江戰士臥不驚」體現出邊防的安寧,「風吹雨洗淮土青」則讓畫面充滿生機,給人希望。最後寫街頭父老談論燈會,既表現出百姓生活中的歡樂,又暗示新一年的祥和與繁榮。整首詩在新奇想象與現實生活交織中,勾勒出一幅獨特的新春畫卷,傳達出複雜情感,有對新生希望的期待,也有對變化的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