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範御史見贈

· 趙抃
我趨仕途三十春,矹矹求友難其人。 相逢探取百一二,變幾不泯磨功勳。 或言同途行異徑,或始卓犖終因循。 或臨利害失趨向,或走勢利遺賤貧。 或面盱睢背忌刻,或口仁義心頑嚚。 或名公卿節屠隸,或實盜蹠文孟荀。 澄川倏忽起波浪,平地咫尺生嶙峋。 薰蕕蘭芷逐蕭艾,玷纇瓊玖俄玞珉。 茲事自古慎所與,傾蓋如舊白頭新。 仲尼評友戒損益,故嘗佩服書諸紳。 履中蹈道敢不勉,至愚所恃生逢辰。 朝廷基扃要扶助,天子堯舜聖且仁。 焦勞汲汲納讜議,風憲思得御史真。 翰林鉅公不識面,誤以愚者名上陳。 至和改元秋九月,詔書曉落長淮濱。 孤貧自省預臺選,無意顧藉家與身。 直期賢用不肖斥,忠邪路判如越秦。 頻章累疏辨得失,上前往往嬰龍鱗。 時吾貫之日聯句,玉樹欲使蒹葭親。 爲憐出處共本末,未始氣味殊甘辛。 忠言鯁議不我間,開誠待我逾天倫。 螭頭連登拜白簡,豸角對拱朝紫宸。 雕盤隼擊雪霜凜,豺狼奔北窮狐㕙。 九重上報不惜死,豈復讒口防狺狺。 避嫌歲滿體當去,柬南亟請辭天闉。 俞音分得郡印綬,毗陵地與桐廬鄰。 潁清淮淥榜舟過,橘黃酒白鱸魚珍。 兒童共遊競嗟賞,閭里故老相歡欣。 皇恩過家許上冢,我輩榮華事欲均。 得公長篇三四讀,正似觀海無涯津。 測量不可何以報,贈公歲久如鬆筠。
拼音
趙抃

趙抃

趙抃,因反對青苗法去位。歷知杭州、青州、成都、越州,復徙杭州。元豐二年(一○七九)二月,以太子少保致仕。退居於衢。七年卒,年七十七。諡清獻。有《清獻集》十卷。事見《東坡集》卷三八《趙清獻公抃愛直之碑》,《宋史》卷三一六有傳。 趙抃詩,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清獻集》(十卷,其中詩五卷)爲底本,校以宋景定元年陳仁玉刻元明遞修十六卷本(其中詩七卷,簡稱陳本,書藏北京圖書館)、明成化七年閻鐸刊本(簡稱閻本,藏上海圖書館)、明嘉靖四十一年楊準序汪旦刊本(簡稱楊本,藏華東師大圖書館)、一九二二年趙氏仿宋重刊本(簡稱趙本)等。新輯集外詩,編爲第六卷。 ► 7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