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除日樊山屢示新詠疊韻遣悶

有生分作於陵仲,九衢罷逐黃金鞚。 片氊偃蹇屋打頭,煤尾網絲對咿哢。 萬物於我殉顛倒,鵬背定卑蜩翼重。 插腳江南今十年,過嚇相瘡迷舊夢。 金馬銅駞誰復論,餘看燕巢換高棟。 徒手洶洶幾健者,流傳海國償嘲諷。 祇恐嚬呻接蜃樓,避地管寧無寸縫。 鄰牆撾鼓報小除,苦竹寒聲初控縱。 眼前兒女圍龕燈,祀竈安排太常供。 坐蒙絡繹遞新詠,几塵涴紙燭淚凍。 大賢襟抱貫明珠,投以夜光輝葅甕。 那堪驥尾附顏回,還哂豬肝累閔貢。 老去世患僵胸臆,舉盡千觴博一痛。 姑待堤柳搖春風,畫舸付與流鶯送。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