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詩
時淹怨已沈,歲改哀仍長。
人生眷綢繆,哀怨自相將。
憶昔與子偕,悠悠酉之陽。
其時春雪滿,崎嶇以前行。
穹林故參天,重巒帶廻岡。
丈人守巖州,夙昔垂令名。
倉黃走迎我,忻昌結中情。
佳期日維吉,牛女正相望。
鼓吹沸衙閣,賓從羅壺觴。
雁奠禮已諧,鴛棲誓無忘。
良媿射屏選,頗宜齊案莊。
藹藹蘭房中,依依綺闥旁。
昏星連曉漏,言笑隨風颺。
鶯花四月和,窈窕理歸艭。
牽愁辭弟妹,隕淚訣高堂。
甯知生別時,翻爲死別場。
去去日已晚,乘流壓輕裝。
驚飆豗絕壑,激浪鬬飛瀧。
行迷磊石高,子提我於床。
相看沙水渾,一笑烘衣裳。
賡吟眺鄉縣,揩眼淩湖湘。
入門各自親,一一承尊嫜。
爲婦義初起,嫺儀事能詳。
余妹弱而嬌,與子互相傾。
疏窗映耳語,往往達五更。
子德實柔嘉,良以答平生。
無何子出腹,隨官在邊城。
家人大歡喜,慶者填門牆。
時子遘疾厲,湯藥日屏營。
蕭條歲運乖,哀樂爲虧盈。
子獨抱幽憂,日夕以煎烹。
思親蜀道難,歸妹祗自傷。
其年正月吉,太歲次於庚。
呱呱復產子,血氣亦俱戕。
孟秋指河洛,因依事長征。
舟楫阻程期,二豎纏膏肓。
徘徊淮潁濱,奄忽以淪亡。
維時十月朔,空天下雨霜。
北風爲之鳴,羣鳥俱飛翔。
撫子仰天號,血淚猛交并。
兩兒懷抱間,輾轉自摧藏。
阿姑抱之去,癡立而旁皇。
大兒垂五齡,仿佛知母僵。
乳兒但索母,長大徒思量。
長爲無母兒,恨恨那可平。
曠野色慘憺,寒流咽哀聲。
歲暮雪澌澌,迎子與子盟。
生人死而安,子死猶奔忙。
殯子荒城側,大河浩前橫。
晨昏走視子,涕淚盈眸眶。
虛帷挂蛛網,緬邈生空精。
嗟子我良匹,十載自相雙。
婉戀託忠誠,闕遺多所匡。
今子瞑不視,萬世同淒涼。
歷步佇儀形,含悲睇巾箱。
手蹟猶自新,何由夢容光。
玄陰襲重閨,落月悽以黃。
被酒辙盡醉,頽然返空房。
醉時忽復醒,百哀攪爾腸。
已矣其何辭,吞聲詠斯章。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
陳三立的其他作品
- 《 爲嫁女客滬上兩月四月二十四日移還白下別墅節庵止庵乙盦諸公咸題扇贈別依次答寄凡三首 其一 答節庵 》 —— [ 清 ] 陳三立
- 《 仙人掌和羅二 》 —— [ 清 ] 陳三立
- 《 南橋逆旅小窗下有海棠一株作花嫣然感而成詠 其二 》 —— [ 清 ] 陳三立
- 《 月夜聞笛嚴鐵吾范中林易中實羅達衡同詠 其二 》 —— [ 清 ] 陳三立
- 《 下關訪李子申偕游三宿厓晚飲市樓 》 —— [ 清 ] 陳三立
- 《 息存翁宅消寒第二集庸庵有詩次其韻 》 —— [ 清 ] 陳三立
- 《 再用前韻調伯弢 》 —— [ 清 ] 陳三立
- 《 雪晴樓望 》 —— [ 清 ] 陳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