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晴同江叔澥太守繆筱珊編修歐陽笠儕觀察泛舟青溪看桃花吳董卿大令有詩紀興次韻報之

初桃白日爭妍華,夾岸十里鋪晴霞。 拏舟澹蕩柳絲外,面面闌干迎鬢斜。 流雲賸照烏啄屋,暄風已亂蜂排衙。 探頭曠野興孤絕,各挈寸抱包荒遐。 鍾山低昂驢背上,飛光潑翠攀無涯。 緐花燭天弄溪水,百重倒影浮金沙。 曬網無人鸕鶿臥,柁尾犬吠三兩家。 鄰船吳令亦狡獪,坐倚紅袖嘈箏琶。 瀟瀟暮雨自清絕,恍如煙際轟繰車。 吾儕儒生坐自失,萬象掠眼餘歎嗟。 王侯螻蟻定何物,有命歸賣東陵瓜。 還期頦唾淨塵土,捉麈僧牀烹揀芽。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