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安慶懷姚叔節
海濱一觀君,顏色頗幽瘁。
自言興鄉學,志願百不逮。
譬彼治園圃,羣卉見芽穟。
培護不中程,衆芳滋蕪薉。
又如調駒犢,良者拔騏驥。
驅駕就夷塗,千里靡頓轡。
自非致通儒,柄持擅利器。
爬剔而長養,萬品何由遂。
當世嚴復翁,所蓄涵道藝。
冥解天人機,熟貫中西事。
取以代盲聾,庶用修廢墜。
昕夕造寄廬,導師援碩義。
引避中然疑,百請艱置喙。
吾道其非歟,作計端匪細。
惝恍極煩煎,雞號歷失寐。
子幸察區區,久莫我遐棄。
鞭後挽使前,勉將父老意。
余聞廢書歎,語語出肝肺。
凡今章句徒,擁座各予智。
誰能忘飢渴,牽攀圖化誨。
演繹澈表裏,傾吐燕閒地。
動容酬激昂,幡然改初慮。
君時排闥入,喜氣溢眉際。
從兹斵大匠,謂可告無罪。
騰書報上官,持酒慶多士。
余亦有井閭,聽睹日歧異。
仰天自成噤,縮手那知措。
孰非血氣倫,嗟君用心摯。
宵舟過城郭,顏汗雜涕泗。
憾未涉君藩,企瞻但捉鼻。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
陳三立的其他作品
- 《 六月十三夕徠之同年招同師愚宗武觴初臺看月 》 —— [ 清 ] 陳三立
- 《 園夜寫意 》 —— [ 清 ] 陳三立
- 《 康有爲六十壽聯 》 —— [ 清 ] 陳三立
- 《 九日謝客獨與小魯割烹會食伯弢枉詩見嘲次韻戲答二首 其二 》 —— [ 清 ] 陳三立
- 《 由武昌渡江還漢館 》 —— [ 清 ] 陳三立
- 《 傅梅根索題雲因集二絕 其二 》 —— [ 清 ] 陳三立
- 《 爲冒鶴亭題先世巢民老人菊飲詩卷子 其一 》 —— [ 清 ] 陳三立
- 《 掃葉樓近爲住持惺悟上人重建嘉其有唐僧澄觀之風題句寄懷 》 —— [ 清 ] 陳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