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西山取途四十里至省會作

陰風獵岡叢,游子撇然逝。 回指寸寸草,熒我來時淚。 顛倒向遼途,塍隴紛鱗次。 氛霧映晨色,籬花醒孤寐。 犬吠原上村,浹洽松竹氣。 四山會雷雨,春漲浩莫制。 木杪明波瀾,坐損耕稼利。 溝防事甚大,明農儻爲計。 十里怯泥潦,僕吁困顛躓。 野航呼使前,行李得小憩。 放溜疾鳧鷺,撫此茫茫地。 飛雲逼高桅,一縱江湖思。 須臾見城闕,晴光散笳吹。 飄颺鬢絲白,拂繞萬重翠。 定論蒼髯丞,銜觴遲客至。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