崝廬牆下所植花盡開甚盛感歎成詠
崝廬完完冠小山,幽築適當墳右偏。
倚樓原阜靜眼底,指畫空泣瀧岡阡。
女牆外環隙尋丈,豁如臥釜形橢圓。
畦分一角糞瓜菜,餘皆花竹滿其間。
常年寒食在花下,或蕊或盡或開殘。
那際茲時花競發,暄風暖日搖空天。
紅白桃株最灩灩,火齊瓔珞光屬聯。
雲烘霞起籠四野,中來縞袂攜手仙。
海棠兩叢凝雪色,垂鬟嫣立嬌且嫺。
游蜂浪蝶不得嗅,相與蕩漾靈吹還。
歷歷阿爺手布列,始盈棰耳今齊竿。
生世糜軀殉黔赤,娛老未及持觴看。
祗移大竹飽煙雨,宵辰頗聽摩琅玕。
孤兒瞠視眩今昔,掩藹酸涕增汍瀾。
嗚呼!
安得追攀魂魄流賞久躑躅,然後鳴佩扶蓋從飛鸞。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