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佛日超社第四集酒坐送林健齋樞相游泰山
選佛震旦簪履隨,卉木氣靜圍酒巵。
廣堂長席爛燈火,喜增一客豐髯髭。
當年聲名最臺閣,擊强補闕薄海知。
中朝故事憎戇直,斥守邊郡方南馳。
阿爺持條繫鄂渚,宵閱除目頻攢眉。
愛護邦楨惜氣類,惡地夢得寧堪之。
抵書滇使曉本末,瀝肝剖膽公非私。
風概飽聞過庭語,輒懸胸臆窺設施。
劫殘電擲廿年久,先墳木拱公出走。
海涯片土聚吟呻,一面已在國亡後。
殺機猶見起龍蛇,安卧何由傍雞狗。
違世高心尋舊盟,頑雲岱頂仍縱橫。
七十二君蹟茫昧,到時賸有秦松迎。
上訴閶闔海日曙,儻繞夢底蒼蠅聲。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