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超社第十九集讌濤園宅
歲除窘責逋,吟事闕料理。
改火復自豪,如蠶僵乍起。
濤園續墜歡,號召作嚆矢。
其日春始交,藹藹擁舊侶。
相公逢持齋,預戒停玉趾。
病齒樊山老,顏占勿藥喜。
暄風浮罘罳,笑語落尊簋。
海涯真率會,煦濡忘流徙。
有物不俱亡,肆志吾何恥。
主人拜陵歸,衣淚涴未洗。
案堆手鈔集,私據杜子美。
身世過所遭,傷心慕詩史。
罷席發醉歌,潑階月如水。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