僕射文莊高公挽辭二首其一

· 蘇頌
學術儒林老,人流國士尊。 立朝惟直道,寤主有嘉言。 高議留帷幄,清風遺子孫。 音儀嗟日遠,隧路閟東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僕射(pú yè):官名,唐宋時期左右僕射爲宰相之職。
  • 挽辭:哀悼死者的詩。
  • 儒林:指學術界、知識界。
  • 人流:指在社會上有一定地位的人士。
  • 國士:指國中才能最優秀的人物。
  • 立朝:指在朝廷爲官。
  • 直道:正直的行事準則。
  • 寤(wù)主:使君主覺悟。
  • 高議:高明的議論。
  • 帷幄(wéi wò):指宮廷、朝廷。
  • 閟(bì):關閉,這裏有「葬」的意思。

翻譯

您在學術上是學術界的元老,在有識之士中備受尊崇,堪稱國士。您在朝堂爲官一直堅守正直之道,能用美好的言辭讓君主覺悟。您高明的言論留在了朝廷之中,清正的風範留給了子孫後代。可惜的是您的音容儀態隨着日子漸漸遠去,如今您長眠在東邊的墓地裏。

賞析

這首詩是蘇頌爲悼念高公而作。開篇兩句「學術儒林老,人流國士尊」高度稱讚高公在學術領域的資深地位和在衆人眼中如國士般的尊崇形象。「立朝惟直道,寤主有嘉言」描繪出高公在朝堂上堅守正直,憑藉良好的建議讓君主領悟道理,凸顯其正直的品格、出衆的才能和對朝政積極有益的影響。「高議留帷幄,清風遺子孫」進一步強調高公的高明見解對朝廷有重要意義,其清正的作風也給子孫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最後「音儀嗟日遠,隧路閟東原」表達對高公離世的悲嘆,隨着時間流逝,高公音容漸遠,他已長埋於東原,流露出深深的哀悼之情,整首詩運用簡潔的文字高度概括和褒揚了高公非凡的一生,情感真摯深沉。

蘇頌

蘇頌

宋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陽,字子容。蘇紳子。仁宗慶曆二年進士。知江寧。皇祐五年召試館閣校勘,同知太常禮院。遷集賢校理,編定書籍。英宗即位,爲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誥,知審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誥,出知婺州。元豐初,權知開封府,改滄州。奉旨編纂《魯衛信錄》。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書兼侍讀,以邃於律歷提舉研製新渾儀。元祐七年拜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爲相務使百官守法遵職,量能授任。後罷知揚州,徙河南。紹聖末致仕。有《蘇魏公集》、《新儀象法要》、《本草圖經》。 ► 6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