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誰分:誰料。
歸棹(zhào):歸舟。棹,船槳。
哀樂:暗用謝安語。《世說新語·言語》:“謝太傅(謝安)語王右軍(王羲之)曰:‘中年傷於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日惡。’”作者當年四十八歲,適當中年。
序
《己亥雜詩》寫於道光十九年己亥(公元1839年)龔自珍辭官返鄉之時,由農曆四月二十三日起,至十二月二十六日止,凡三百一十五首,全屬七言絕句(其中部分不依近體格律的古絕),堪稱中國詩史上最大規模的組詩,又從某種意義上可視爲龔自珍的詩體自傳。可以說,在這一組詩中,定庵向時人、後人集中展示了自己複雜而又饒具魅力的內心世界。研究龔自珍其人、其文學成就,《己亥雜詩》應是重中之重。
此篇是《己亥雜詩》第九十六首。此處是「劍」、「簫」意象在定庵詩中的最後一次出現,亦是他對平生深有所感的「劍簫」心事即「一簫一劍平生意」的總結。「劍」和「簫」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構建成了定庵心靈世界不可割分的兩個層面。他也多次在反思「劍」與「簫」的命運。但這一次不同,詩人斬釘截鐵地用到了一個「消」字,所謂「少年哀豔雜雄奇,暮氣頹唐不自知」(《己亥雜詩·一四二》),他真正意識到劍氣簫心的「消解」的結局了。詩以「蒼涼歸棹」、「中年哀樂」作結,戛然而止,而一種心潮跌宕的複雜況味紆徐不盡,耐人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