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譯文
追憶人生少年離別日,後會有期看得很容易。
世事滄桑你我同衰老,再也不像當初握別時。
不要推辭小小一杯酒,分手後恐怕更難重持。
夢中尋你不知在何方,如何安慰我這相思意。
注釋
范安成:范岫(公元440年一公元514年),字懋賓,曾爲齊安成內史,故稱範安成。
生平:平生。
易:以之爲易。
前期:後會的日期。
及爾:與你。
非復:不再像。
持:執。
夢中不識路:《韓非子》:六國時,張敏與高惠二人爲友。每相思不能得見。敏便於夢中往尋。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
序
這是一首寫好友老年時離別傷情的五言詩,也是一首別具一格的送別詩。寫送別,既不寫送別的時間和地點,又不通過寫景抒情達意,而是從年輕時的分別寫起,用一個“易”字,說年輕時不把離別當成一回事,總覺得再會是很容易的。這裏既是對從前分別的追憶,又是對過去把離別不當成一回事的追悔。
范岫比沈約大一歲,是沈約的好友。與沈約一樣,范岫很早就失去了父親。也與沈約一樣,為蔡興宗所禮敬,同在蔡氏郢州刺史府中任職,那時他們都還是二十多歲的青年。南齊時又都曾在太子蕭長懋東宮中,都擔任過太子家令。沈約為竟陵八友之一,而范岫曾任竟陵王蕭子良的記室參軍。因此兩人在一起的交集比較多。范岫的詩文不如沈約寫得好,但學問非常廣博,沈約十分佩服。范岫被任為安成內史(相當於郡守)是在永明後期。安成郡即今江西安福,離京城建康較遠。當時沈約仍在京任職,故作此詩予以送別。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起句自然,平平敘來,而眼前依依不捨的感情隱含其間。“黯然傷魂者,唯別而已矣。”離別,畢竟是人生中傷痛的事情。“及爾同衰暮,非復別離時。”年輕時不在乎,因爲來日方長,而年老時就不一樣了,因爲所剩日子無多,不能再輕易離別了。作者把老年時對待別離的感情和態度與年輕時相比,不但使詩意深入一層,而且把一別之後難得再見的痛苦而沉重的心情,充分表達出來。
“勿言”二句起承轉作用,是從離別寫到別時的酒宴。說明此次餞別,不同以往,眼前的一杯薄酒,不要再以爲不算什麼,因爲到明日分別以後,恐怕再難於一起把杯共飲了。“一樽酒",形容其少。“難重持”,很難再一同共飲,而且是“明日”,就在眼前。這是多麼令人心酸而又遺憾的事情。小小一杯酒,寄託了依依難捨之情以及極可珍惜的知己的無限情意,語調低沉,傷感不已。
最後,作者則馳騁豐富的想象,想到古人夢中尋友的動人事蹟,他想模仿古人,在與范安成分別後,夢裏去尋他以慰相思之苦。但是,夢中要迷失道路,好友是尋不見的,因而相思之苦仍消除不了。作者用了“何以慰相思”進行反問,把真摯的友情,“相見時難別亦難’’的酸楚的心理狀態,精細地刻劃了出來。這兩句詩,把深厚的友情表達無餘,把不忍離別之情推向高潮,是感情的昇華,是痛苦的傾訴,含蓄蘊藉,有畫龍點睛之妙。
這首詩在沈約的詩作中很有特色,不但句句言別,句句言友情、別情,氣脈貫注,波瀾起伏,而且通篇率爾直言,語言通暢流利,說話的語氣,情感的表達均突出了老年人分別時的心理狀態,依依留戀的深情厚意以及悽愴酸楚的痛苦心情。而感情的抒發,來自內心深處,毫無造作之感。另外,詩的風格樸素,氣骨道勁,不事雕鑿,不用對仗句子,有平易親切之感。

沈約
南朝梁吳興武康人,字休文,南朝史學家、文學家。。沈璞子。幼遭家難,流寓孤貧,篤志好學,博通羣籍,善屬文。仕宋,爲安西外兵參軍。齊時,累遷國子祭酒,司徒左長史。與蕭衍、謝朓等同在竟陵王蕭子良西邸。入樑,擁立蕭衍(梁武帝)有功,爲尚書僕射,遷尚書令,轉左光祿大夫。歷仕三代,自負高才,昧於榮利,頗累清談。後觸怒武帝,受譴,憂懼而卒。諡隱。擅詩賦,與謝朓等創“永明體”詩。提出“聲韻八病”之說,有《宋書》,《齊記》、《樑武記》等,均佚。明人輯有《沈隱侯集》。
► 378篇诗文
沈約的其他作品
- 《 宋書 · 卷三十八 · 志第二十八 · 州郡四 》 —— [ 南北朝 ] 沈約
-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四 胤雅 》 —— [ 南北朝 ] 沈約
-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七 》 —— [ 南北朝 ] 沈約
- 《 宋書 · 卷十 · 本紀第十 · 順帝 》 —— [ 南北朝 ] 沈約
- 《 宋書 · 卷九十七 · 列傳第五十七 · 夷蠻 》 —— [ 南北朝 ] 沈約
- 《 三日侍凤光殿曲水宴应制诗 》 —— [ 南北朝 ] 沈約
- 《 江南弄四首 · 其三 · 陽春曲 》 —— [ 南北朝 ] 沈約
- 《 宋書 · 卷十六 · 志第六 · 禮三 》 —— [ 南北朝 ] 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