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悶

隆冬雪跨月,度日關門廬。 乘昏氣慘烈,悲風吹江湖。 白鵠翅翼傷,塌然困泥塗。 不入鶬鶊羣,哀鳴憶雲衢。 夕飢乏粒食,浩蕩天地俱。 何時闢重陰,得見白日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跨月 過了一個月;整月。
  • 黃昏。這裏暗示了昏暗壓抑的氛圍 。
  • 塌然 沮喪、失意的樣子。
  • ****鶬鶊(cāng gēng) 即黃鸝鳥。常用來比喻趨炎附勢的小人。
  • 雲衢 高空寬闊的道路。在詩中可以象徵美好的理想境界。
  • 開闢、驅散 。
  • 重陰 層層陰雲,這裏象徵艱難困境。

翻譯

隆冬時節,大雪紛紛揚揚持續了一個多月。我整日都在這屋子裏面,關着門打發時光。黃昏時候,天氣無比慘烈,那悲悽的寒風呼嘯着吹過江湖。潔白的天鵝翅膀受了傷,失意潦倒地被困在泥濘之中。它不願意混入黃鸝鳥一類的羣體裏,哀傷地鳴叫着,回憶着曾經在高空廣闊道路上的時光。到了傍晚,它飢腸轆轆,連一顆糧食都找不到,天地之間一片空蕩蕩。什麼時候才能驅散層層陰雲,得以見到陽光舒展開來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隆冬景色及白鵠困境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內心的痛苦與煩悶。詩開篇描繪惡劣的自然環境,大雪跨月,營造出壓抑的氛圍,烘托出詩人內心的煩悶。「白鵠」則是詩人的自我寫照,它翅膀受傷被困泥塗,象徵着詩人仕途不順,遭遇困境。 「不入鶬鶊羣」表明詩人不願與平庸小人同流合污的高潔品質。詩的末尾,「何時闢重陰,得見白日舒」一句,直白地表達了詩人渴望衝破陰霾,重見光明的強烈願望,反映出他在困境中仍懷揣希望,整首詩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深刻展現了詩人內心的複雜情感 。

蘇舜欽

蘇舜欽

蘇舜欽,北宋詞人,字子美,祖籍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曾祖時遷至開封(今屬河南)。曾任縣令、大理評事、集賢殿校理,監進奏院等職位。因支持范仲淹的慶曆革新,爲守舊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讓其屬官劾奏蘇舜欽,劾其在進奏院祭神時,用賣廢紙之錢宴請賓客。罷職閒居蘇州。後來復起爲湖州長史,但不久就病故了。與宋詩“開山祖師”梅堯臣合稱“蘇梅”。有《蘇學士文集》詩文集有《蘇舜欽集》16卷,《四部叢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蘇舜欽集》。 ► 2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