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闕象緯逼,雲臥衣裳冷。

出自 杜甫 的《 游龍門奉先寺
已從招提遊,更宿招提境。 陰壑生虛籟,月林散清影。 天闕象緯逼,雲臥衣裳冷。 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招提:指寺院。
  • 陰壑:陰暗的山谷。
  • 虛籟:自然界發出的聲音,這裏指風聲。
  • 天闕:天宮,這裏形容山勢高峻,彷彿接近天宮。
  • 象緯:星象經緯,指天空中的星辰。
  • 雲臥:形容在高山上住宿,如同臥在雲中。
  • 發深省:深刻地醒悟或明白。

翻譯

已經隨着寺院的僧侶遊覽,現在更是在這寺院的環境中過夜。 陰暗的山谷中傳來風的聲音,月光下的樹林散落着清冷的影子。 山勢高聳,彷彿接近天宮和星辰,雲霧繚繞中住宿,感覺衣裳都帶着寒意。 即將醒來時聽到清晨的鐘聲,這聲音讓人深刻地醒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杜甫在龍門奉先寺的夜晚體驗。詩中,「陰壑生虛籟,月林散清影」通過對自然環境的細膩描寫,營造出一種靜謐而神祕的氛圍。後句「天闕象緯逼,雲臥衣裳冷」則通過誇張的手法,表達了山勢的高峻和夜宿的清冷感受。最後,「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以晨鐘爲引,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對精神世界的追求。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甫對自然和宗教體驗的深刻理解。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