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訝漁陽結怨恨,元聽舜日舊簫韶。

出自 杜甫 的《 夔州歌十絕句
羣雄競起問前朝,王者無外見今朝。 比訝漁陽結怨恨,元聽舜日舊簫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夔(kuí)州:地名,今重慶市奉節縣。
  • 羣雄競起:指各個勢力爭相崛起。
  • 問前朝:詢問或關注前朝(指唐朝之前的朝代)的歷史和事蹟。
  • 王者無外:指君主的統治沒有界限,即天下一統。
  • 今朝:現在,當前的時代。
  • 比訝:比較驚訝。
  • 漁陽:地名,今河北省境內,這裏可能指安祿山叛亂的起點。
  • 結怨恨:產生仇恨。
  • 元聽:初次聽到。
  • 舜日:比喻太平盛世。
  • 舊簫韶:古代的樂曲,這裏比喻和平美好的時代。

翻譯

各個勢力爭相崛起,詢問前朝的歷史;而今天下統一,君主的統治沒有界限。 比較驚訝於漁陽之地結下的仇恨,初次聽到如同舜帝時代的和平樂曲。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前朝與今朝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統一的嚮往和對戰亂的憂慮。詩中「羣雄競起問前朝」描繪了歷史的變遷和各個勢力的崛起,而「王者無外見今朝」則展現了詩人對當前統一局面的肯定。後兩句通過「漁陽結怨恨」與「舜日舊簫韶」的對比,進一步強調了對和平的渴望和對戰亂的反感。整體上,這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反映了杜甫對時代變遷的深刻洞察和對和平的深切期盼。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