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洛陽無負郭,東過樑宋非吾土。

出自 高適 的《 別韋參軍
二十解書劍,西遊長安城。 舉頭望君門,屈指取公卿。 國風衝融邁三五,朝廷歡樂彌寰宇。 白璧皆言賜近臣,布衣不得幹明主。 歸來洛陽無負郭,東過樑宋非吾土。 兔苑爲農歲不登,雁池垂釣心長苦。 世人遇我同衆人,唯君於我最相親。 且喜百年有见交態,未嘗一日辭家貧。 彈棋擊築白日晚,縱酒高歌楊柳春。 歡娛未盡分散去,使我惆悵驚心神。 丈夫不作兒女別,臨岐涕淚沾衣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負郭:靠近城郭。
  • 兔苑:漢梁孝王劉武所建的園囿。

翻譯

二十歲就知曉書劍,向西去遊歷長安城。擡頭仰望那宮廷之門,屈指計算着來獲取公卿之位。國家風氣寬厚溫和遠超三皇五帝時,朝廷的歡樂瀰漫整個天下。都說潔白的美玉都賞賜給了近臣,普通百姓不能接近聖明的君主。歸來洛陽連城邊的田都沒有,向東經過樑宋之地也不是我的故土。在兔苑當農民卻年年收成不好,在雁池垂釣內心總是充滿愁苦。世上的人對待我就如同對待一般人,只有你對我最爲親近。很高興有這長久的交往情誼,不曾因爲我一天貧困而辭別。下棋擊築直到白天很晚,盡情喝酒放聲高歌在這楊柳之春。歡樂還沒結束就要分別離去,讓我惆悵而心驚神傷。大丈夫不做小兒女般的離別姿態,到了分別路口淚水沾溼了衣巾。

賞析

這首詩是高適贈別韋參軍的作品。詩的開篇描述了自己的壯志和抱負,以及對朝堂的期待。接着講了自己經歷的困苦和不得志。與韋參軍的情誼成了他生活中的一抹亮色,突出了這份友情的珍貴和深厚。詩中詳細描繪了與友人相處的歡樂時光,如彈棋擊築、縱酒高歌等場景,展現了兩人之間真摯的情感。最後面臨分別時,高適雖然難過卻顯示出了大丈夫的灑脫。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生動地展現了作者複雜的內心世界和與韋參軍的深厚情誼。

高適

高適

高適,字達夫、仲武,漢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渤海縣,世稱高常侍。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有《高常侍集》等傳世,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着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開封禹王臺五賢祠即專爲高適、李白、杜甫、何景明、李夢陽而立。後人又把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