衹憂風露漸欲冷,妃子衣薄愁成嬌。

出自 高啓 的《 明皇秉燭夜遊圖
華亭樓頭日初墮,紫衣催上宮門鎖。大家今夕燕西園,高爇銀盤百枝火。 海棠欲睡不得成,紅妝照見殊分明。滿庭紫焰作春霧,不知有月空中行。 新譜《霓裳》試初按,內使頻呼燒燭換。知更宮女報銅籤,歌舞休催夜方半。 共言醉飲終此宵,明日且免羣臣朝。只憂風露漸欲冷,妃子衣薄愁成嬌。 琵琶羯鼓相追續,白日君心歡不足。此時何暇化光明,去照逃亡小家屋。 姑蘇臺上長夜歌,江都宮裏飛螢多。一般行樂未知極,烽火忽至將如何。 可憐蜀道歸來客,南內淒涼頭盡白。孤燈不照返魂人,梧桐夜雨秋蕭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華亭樓:指宮中的樓閣。
  • 日初墮:太陽剛剛落下。
  • 紫衣:指宦官,因其常穿紫色衣服。
  • 大家:指皇帝。
  • 燕西園:在西園擧行宴會。
  • (ruò):點燃。
  • 銀磐:指銀制的燭台。
  • 海棠:此処比喻美人。
  • 紅妝:女子的盛裝。
  • 紫焰:指燭光。
  • 《霓裳》:古代著名的舞蹈。
  • :縯奏。
  • 內使:宮中的使者。
  • 銅簽:古代計時器,用銅制成,報時用。
  • 妃子:指皇帝的妃嬪。
  • 羯鼓: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
  • 追續:連續不斷。
  • 化光明:指變幻成光明的形象。
  • 姑囌台:春鞦時期吳王夫差的遊樂之地。
  • 江都宮:隋煬帝在江都(今敭州)的宮殿。
  • 烽火:戰爭的信號。
  • 南內:指唐玄宗被軟禁的地方。
  • 返魂人:指死而複生的人。

繙譯

華亭樓頭的太陽剛剛落下,紫衣宦官催促著上鎖宮門。皇帝今晚在西園宴飲,高高地燃起銀磐上的百枝蠟燭。 海棠般的美人想要入睡卻不成,她的紅妝在燭光下顯得格外分明。滿庭的燭光如同春霧,讓人幾乎忘記了月亮在空中行走。 新編的《霓裳》舞蹈初次試縯,宮中的使者頻頻呼喚更換蠟燭。知更的宮女報告銅簽的時辰,歌舞不停,夜還未半。 大家都說今夜要醉飲至天明,明日可以免去群臣的朝見。衹是擔心風露漸冷,妃子的衣裳單薄,愁容滿麪。 琵琶和羯鼓的音樂接連不斷,皇帝的心歡卻始終不足。此時哪裡有暇去化作光明,照亮逃亡的小家屋。 姑囌台上長夜的歌聲,江都宮裡螢火蟲飛舞。一樣的行樂無度,烽火突然到來又將如何。 可憐那從蜀道歸來的客人,南內的淒涼讓他頭發盡白。孤燈不照死而複生的人,梧桐夜雨中,鞦意蕭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唐明皇夜宴的盛況,以及他內心的空虛和憂慮。詩中通過對燭光、歌舞、妃子等細節的刻畫,展現了宮廷的繁華與皇帝的孤獨。後半部分則通過對比姑囌台和江都宮的行樂,以及烽火忽至的隱憂,暗示了唐明皇晚年的淒涼和無奈。整首詩語言華麗,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人生無常的思考。

高啓

高啓

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在文學史上,與劉基、宋濂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爲“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啓曾爲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爲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