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夜間道歸,故里但空村。
我本良家子,出師亦多門。
將驕益愁思,身貴不足論。
躍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坐見幽州騎,長驅河洛昏。
中夜間道歸,故里但空村。
惡名幸脫免,窮老無兒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良家子:指出身清白、非奴隸或娼優家庭的子弟。
- 出師:指出徵。
- 多門:多種途徑,這裏指多次出征。
- 將驕:將領驕傲自大。
- 益愁思:更加憂慮。
- 身貴:身份顯貴。
- 不足論:不值得討論,意指不重要。
- 躍馬:騎馬奔馳,比喻從軍征戰。
- 辜:辜負。
- 明主:賢明的君主。
- 坐見:眼睜睜地看着。
- 幽州騎:指安祿山的軍隊,安祿山曾任幽州節度使。
- 河洛:指黃河與洛水之間的地區,即中原地帶。
- 昏:昏暗,這裏指被佔領。
- 間道:小路,祕密的道路。
- 歸:回家。
- 故里:家鄉。
- 但:只有。
- 空村:荒廢的村莊。
- 惡名:壞名聲。
- 幸:僥倖。
- 脫免:逃脫。
- 窮老:貧窮且年老。
- 無兒孫:沒有後代。
翻譯
我本是出身清白的子弟,多次出征征戰。將領驕傲自大,我更加憂慮,身份顯貴也不值得討論。我騎馬征戰二十年,恐怕辜負了賢明君主的恩典。眼睜睜地看着安祿山的軍隊長驅直入,佔領了中原地帶。深夜我從小路祕密回家,卻發現家鄉只剩下荒廢的村莊。僥倖逃脫了壞名聲,但我已貧窮且年老,沒有後代。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對當時戰亂和自身遭遇的深刻反思。詩中,「我本良家子」一句,表明了詩人的出身和清白的背景,而「出師亦多門」則揭示了他多次參與戰爭的經歷。詩人的憂慮和無奈,通過「將驕益愁思」和「恐辜明主恩」等句表達得淋漓盡致。最後,詩人回到空無一人的家鄉,感嘆自己的孤獨和無助,反映了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深沉,展現了杜甫對國家和個人命運的深刻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