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雲久閒曠,本自保知寡。

出自 高適 的《 苦雪四首
孰雲久閒曠,本自保知寡。 窮巷獨無成,春條秪盈把。 安能羨鵬舉,且欲歌牛下。 乃知古時人,亦有如我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孰雲:誰說。
  • 閒曠:閒散、曠達。這裏指長久無所作爲。
  • 保知寡:知音少,朋友少。
  • 窮巷:偏僻簡陋的小巷,這裏可指代詩人的處境。
  • 春條:春天的枝條。
  • 秪(zhǐ):僅僅、只。
  • 盈把:滿把,一把。形容數量少。
  • 鵬舉:大鵬高飛。《莊子·逍遙遊》中說大鵬乘風飛上九萬里高空,這裏代表遠大的志向和成功。
  • 歌牛下:指甯戚飯牛歌的典故,甯戚在喂牛時唱歌引起齊桓公的注意,後被重用 。這裏是表達自己只願在當下的處境自得其樂。

翻譯

誰說我長久以來閒散無爲呢,我本就深知自己知音稀少。住在這偏僻的小巷一事無成,春天的枝條我也只能握滿一把。怎麼能羨慕那大鵬展翅高飛呢,我暫且只想像甯戚一樣在牛旁歌唱。由此可知古代的人啊,也有和我一樣處境的人。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高適在困境中的感慨與思索。詩開篇通過「孰雲久閒曠,本自保知寡」表明自己並非甘願閒散,而是知音難覓、處境不佳。「窮巷獨無成,春條秪盈把」生動地描寫出生活的困窘與一事無成的無奈,用春天枝條盈把這一形象體現出路的狹窄寂寥。「安能羨鵬舉,且欲歌牛下」轉折自然,展現出詩人不盲目追求高遠目標,而是選擇在現實中自我安慰、安於現狀的心境。最後「乃知古時人,亦有如我者」將自身境遇與古人相聯繫,拓寬了詩歌的意境,使詩人的孤憤之情有所寄託,表明自己的困境並非個例,體現出一種滄桑的歷史感和自我慰藉。全詩用語樸實,情感真摯,從個人的落寞,伸展到對古今同類命運的感懷,讀來耐人尋味 。

高適

高適

高適,字達夫、仲武,漢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渤海縣,世稱高常侍。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有《高常侍集》等傳世,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着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開封禹王臺五賢祠即專爲高適、李白、杜甫、何景明、李夢陽而立。後人又把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