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水中蒲,下有一雙魚。

出自 韓愈 的《 青青水中蒲三首
【其一】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雙魚。 君今上隴去,我在與誰居。 【其二】 青青水中蒲,長在水中居。 寄語浮萍草,相隨我不如。 【其三】 青青水中蒲,葉短不出水。 婦人不下堂,行子在萬里。
拼音

譯文

【其一】 青青的水中蒲草萋萋,魚兒成雙成對,在水中香蒲下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您如今要上隴州去,誰跟我在一起呢? 【其二】 蒲草青青,長期生活在水裏,哪及浮萍可以自由自在地隨水漂流,我亦不能如浮萍般相隨君去。

這兩首樂府詩寫於貞元九年(公元793年),是韓愈靑年時代的作品。這是具有同一主題的組詩——思婦之歌,是寄給他的妻子盧氏的。兩首詩一脈貫通,相互聯繫。隨著行子剛離家門及遠去,思婦的離情別緒也由初蘊到濃重,而後與日俱增,一層深於一層,全詩就在感情高潮中戛然而止,餘韻無窮。本組詩語言上「煉藻繪入平淡」,「篇法祖毛詩,語調則漢魏歌行耳」(朱彝尊),體裁為「代內人答」(陳沆),極為獨特。
韓愈

韓愈

韓愈,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諡號“文”,又稱韓文公。後人尊稱他爲“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曾積極參加討伐淮西叛藩吳元濟的戰爭,任裴度的行軍司馬。思想上,韓愈崇奉儒學,力排佛老。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 ► 4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