縞素酬家國,戈船決死生!

出自 夏完淳 的《 即事
復楚情何極,亡秦氣未平。 雄風清角勁,落日大旗明。 縞素酬家國,戈船決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臨城。 戰苦難酬國,仇深敢憶家。 一身存漢臘,滿目盡胡沙。 落月翻旗影,清霜冷劍花。 六軍渾散盡,半夜起悲笳。 一旅同仇誼,三秋故主懷。 將星沉左輔,卿月隱中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復:再次。極:極致。亡:消失。氣:氣勢。落日:夕陽。縞素:白色的絲綢。胡笳:胡人的笛子。漢臘:指漢人的服飾。胡沙:胡人的沙漠。六軍:指六軍(古代軍隊編制)。悲笳:悲傷的笛聲。左輔:指輔佐君主的大臣。卿月:指高官顯貴。

翻譯

再次感受到了楚國的悲情何等深沉,秦國的氣勢尚未平息。英勇的風采依舊,夕陽下大旗依然鮮明。用白色的絲綢來報答家國之恩,戰船上決定生死存亡!胡人的笛聲傳唱着千古的仇恨,一輪明月照耀着城池。戰爭的痛苦難以報答國家,仇恨深重,卻不敢憶起家鄉。身披漢人的服飾,眼前盡是胡人的沙漠。月落時旗影搖曳,清霜下寒劍如花。六軍已經潰散殆盡,半夜裏悲傷的笛聲響起。一路同仇敵,三秋懷念往昔的主公。將星隕落左輔,卿月隱匿中臺。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戰爭中的悲壯場面,表現了楚國與秦國之間的恩怨情仇。詩中運用了大量意象和比喻,如落日、明月、胡笳等,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人們的忠誠與犧牲。詩人通過對戰爭場景的描寫,表達了對國家和家鄉的深情眷戀,以及對戰爭帶來的痛苦和傷痕的反思。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古代戰爭時期的人們的忠誠與悲壯。

夏完淳

夏完淳

夏完淳(1631年—1647年),乳名端哥,別名復,字存古,號小隱,又號靈首。明末(南明)詩人,松江華亭人。爲夏允彝之子,師從陳子龍。夏完淳自幼聰明,有神童之譽,“五歲知五經,七歲能詩文”,14歲隨父抗清。其父殉難後,他和陳子龍繼續抗清,兵敗被俘,不屈而死,年僅十六歲。以殉國前怒斥了洪承疇一事,稱名於世。有《獄中上母書》。 身後留有妻子錢秦篆、女兒以及遺腹子,出世後夭折, 家絕嗣。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合葬墓今存於松江區小崑山鎮蕩灣村華夏公墓旁。 ► 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