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

東入黃河水,茫茫汎紆直。 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 山河相映帶,深淺未可測。 自昔有賢才,相逢不相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fàn):氾濫,這裏指河水寬廣。
  • 紆直:曲折與直。
  • 峨峨:高聳的樣子。
  • 半天色:形容山高,彷彿觸及半空。
  • 映帶:相互映襯。

翻譯

向東流入黃河的水,茫茫一片,寬廣而曲折。 向北望去,太行山高聳入雲,山色觸及半空。 山與河相互映襯,其深淺難以測量。 自古以來就有許多賢才,但相逢時卻互不相識。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從淇水出發,沿黃河東行途中的壯麗景色。詩中,「東入黃河水,茫茫汎紆直」描繪了黃河的寬廣與曲折,展現了自然的壯闊。「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則通過誇張的手法,表現了太行山的高聳,與天空相接的壯觀景象。後兩句「山河相映帶,深淺未可測。自昔有賢才,相逢不相識」則由景入情,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讚歎,以及對人生際遇的感慨。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高適詩歌的雄渾與深沉。

高適

高適

高適,字達夫、仲武,漢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渤海縣,世稱高常侍。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有《高常侍集》等傳世,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着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開封禹王臺五賢祠即專爲高適、李白、杜甫、何景明、李夢陽而立。後人又把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