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與神方教駐景,收將鳳紙寫相思。

出自 李商隱 的《 碧城三首 · 其三
七夕來時先有期,洞房簾箔至今垂。 玉輪顧兔初生魄,鐵網珊瑚未有枝。 檢與神方教駐景,收將鳳紙寫相思。 武皇內傳分明在,莫道人間總不知。
拼音

譯文

我們的幽歡都預約日期,就像那七夕之夜的牛郎織女。如今,她的洞房的門簾珠箔,總是下垂,使洞房更神祕。 一輪圓圓的明月,中間長起了小兔的影子。絞起鐵網本想收穫珊瑚,珊瑚已經打掉,收不到珊瑚枝。 選擇一個神仙的藥方,讓她服了,永葆青春。辜情已敗露,無法幽會,暫時停止靠鳳紙傳達相思。 唉,那漢武帝與西王母,人神相戀多麼神祕!如今《漢武帝內傳》傳世,還有什麼隱祕之事,能瞞過人間呢!

注釋

碧城:道教傳爲元始天尊之所居,後引申指仙人、道隱、女冠居處。《太平御覽·卷六七四》引《上清經》:“元始天尊居紫雲之胭,碧霞爲城。” 七夕:七月七日夜,詩人以牛郎織女相會比喻他與情侶的幽會。 洞房:指女性居處。 箔:簾子。 “玉輪顧兔初生魄”句:《楚辭·天問》:“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兔在腹?”《尚書·康誥》“惟三月哉生魄”傳:“始生魄,月十六日明消而魄生。”此以月中有顧兔初生隱喻女方有孕。 鐵網珊瑚:亦稱珊瑚網,鐵製,沉水底以紋取珊瑚。《本草》:“珊瑚似玉,紅潤,生海底盤石上。海人先作鐵網沉水底,貫中而生,絞網出之。” 未有枝:言未得珊瑚,此喻終未得與女冠相攜。 神方:致神之方,即神奇之術。沈約《郊居賦》:“冀神方之可請。” 駐景:留駐景光,指駐顏。 鳳紙:金鳳紙,帝王所用,道家青詞亦用之。

作者於文宗大和三年至五年(公元827年-公元829年)學仙玉陽山,與女冠(或即宋華陽氏)有一段戀情,這組詩即寫於這一時期。《碧城三首》反映的是唐代一些地位、身份特殊的年輕女子的生活。她們身居道觀,本應遵守教規,超塵出世,但人性既難泯滅,又因出身高貴,道觀建築與門禁比較幽深隱祕,而管理卻相對鬆馳,故在道教允許男女共處同修的條件下,發生戀愛情事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李商隱與女冠戀愛之跡,對此種生活不但熟悉,而且深有體會,詩中所寫,是他的觀察,更有他的思考乃至同情的憂慮。 七律組詩《碧城三首》是李商隱詩最難懂的篇章之一,歷來衆說紛紜。清代姚培謙認爲是“君門難進之詞”(《李義山詩集箋》);朱彝尊謂,第三首末聯的“武皇”,唐人常用來指玄宗,應是諷刺唐明皇和楊貴妃;紀昀認爲三首都是寓言,然所寓之意則不甚可知;明代胡震亨則認爲:“此似詠唐時貴主事。唐初公主多自請出家,與二教(指佛教、道教)人媟近。李商隱同時如文安、潯陽、平恩、邵陽、永嘉、永安、義昌、安康諸主,皆先後丐爲道士,築觀在外。史即不言他醜,於防閒復行召入,頗著微詞。”(《李義山詩集輯評》)程夢星、馮浩、張采田等均贊同此說,認爲朱氏之說未免迂曲。其實,第三首末聯云:“《武皇內傳》分明在,莫道人間總不知。”兩句諷刺意味非常明顯;而“莫道”云云,又似非指明皇而言,因爲他和楊貴妃的事,在唐代是人所共知的,李商隱之前,白居易的《長恨歌》、陳鴻的《長恨歌傳》,早就明白寫過;而且全詩三首的主人公都是女子,似以胡震亨說較爲可信。 這是《碧城三首》的第三首,與前二首相連,均與玉陽山戀情有關。《唐音戊籤》以爲“初瓜寫嫩”;《曝書亭集》以爲此詩寫唐明皇、楊貴妃七夕定情,都與詩旨不合。全詩寫詩人與女冠極隱祕的戀愛事故。結構爲六二分寫:前六句回憶敘事,後二句回到現實,作解釋的語氣。首聯寫他們的幽會都是兩相預約,預定日期,猶如七夕牛女相戀。女冠的“洞房”,簾掐垂下,幽深隱祕。第二聯以兩個典故巧妙比喻懷孕及打胎。一輪明月,初生兔影,以喻婦女懷孕。絞起鐵網,不見珊瑚,以喻胎兒未產。“玉輪顧兔初生魄”,運用《楚辭》中典故,只與懷孕之意象有關。絞起鐵網。原本有珊瑚枝,是極美妙的生兒育女的意象。這兩句的意蘊十分明確,舊時注家或穿鑿,或不知意象的象徵含意,故不明此詩與懷孕、打胎有關。第三聯神方駐景,原指保健、健美、長生的藥方,能使青春長駐,永葆青春。但這一聯放入此處,顯然是選擇打胎之方,不讓女性生孩。婦人生育,容易衰老;不必生育,故能“駐景”,留住青春美貌。另一方面,道觀中生育,也嚴重違反教規,故“檢與神方”,把胎打掉,勢在必行。事情敗露,無法往來,故只能把以前的情書都收起來,以免擴大事態。末聯解釋:我們的戀愛被別人知道了。這是無法隱瞞的事。武帝與西王母人神之戀何等隱祕,但也被後人知道,寫入《漢武帝內傳》,弄得人人知道。“武皇內傳分明在,莫道人間總不知”,流露出無可奈何的口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碧城:道教傳爲元始天尊之所居,後引申指仙人所居之処。
  • 簾箔:簾子。箔(bó)。
  • 玉輪:月的代稱。
  • 顧兔:亦作“顧菟”,古代神話傳說月中隂精積成兔形,後因以爲月的別名。
  • 生魄:指月亮開始顯現的時候。
  • 鉄網珊瑚:比喻搜羅珍奇。
  • 駐景:使光隂停畱,駐,畱。景,同“影”,光隂。
  • 鳳紙:即鳳牋,一種精美的紙張。

繙譯

七夕到來時早有約定,然而洞房的簾幕至今還垂掛著。月亮剛剛出現的時候如顧兔之形,珍奇的珊瑚還沒有長出樹枝。繙檢查騐神仙的方法想讓時光停畱,用鳳紙寫下相思之情。漢武帝的內傳明明還在,不要說人間縂是不知道這些事。

賞析

這首詩充滿了神秘虛幻的色彩和幽深的意境。詩中以七夕爲背景,通過描繪洞房簾箔低垂、月如顧兔、鉄網珊瑚等景象,營造出一種空霛而縹緲的氛圍。詩人想要尋找讓時光停滯的神方,竝用鳳紙寄托相思,躰現出對美好情感和過往的畱戀或追求。最後提到武皇內傳,暗示這些神秘之事竝非無人知曉。整躰詩意含蓄,用典巧妙,給人以無盡的遐想和思索空間。

李商隱

李商隱

李商隱,著名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爲“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爲“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爲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爲《李義山詩集》。 ► 6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