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亭草心綠,春塘泉脈動。

出自 韋應物 的《 春遊南亭
川明氣已變,巖寒雲尚擁。 南亭草心綠,春塘泉脈動。 景煦聽禽響,雨餘看柳重。 逍遙池館華,益愧專城寵。
拼音

譯文

川穀裏明亮起來氣候已變暖,山岩上還籠罩着雲彩依然寒冷。南亭的枯草心兒裏萌發出新芽,早春的溪塘裏泉水已潺潺流動。陽光溫暖聽着鳴禽的啼唱,剛下過雨看到柳枝顯得沉重。在華美富麗的池館中悠閒自得,只得到州官一人的寵愛更感到慚愧。

注釋

亭:設在路邊供行人停留食宿的處所。 擁:抱,抱持。 泉脈:地層中伏流的泉水。因其類似人體的脈絡,故稱“泉脈”。 景:日光。煦:讀xù。 重:讀chóng。 “逍遙”一句:輕鬆自在地飽覽物華。 專城:指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等地方長官,此指詩人自己,時任刺史。

《春遊南亭》是唐代著名詩人韋應物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作者以清麗的語言描繪了南亭附近明媚如畫的早春景物,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深得山水神韻,並表達了作爲一個地方官吏治世利民應有的責任感。

賞析

詩的首聯“川明氣已變,崖寒雲尚擁”,即景而起,寫春回大地,氣象已變。爲遠景描繪,以渲染氣氛。這兩旬起筆清遠,境界開闊,通過江上雲霧掃開,河水澄明,但山崖上還殘餘着冬天的寒意,還被雲氣包裹着,描繪了冬寒漸退,春氣萌動時之景象。詩人抓住了初春時分的景色特點,以渲染環境氛圍方面入手,既渲繪出了春日的清赫景象,又爲下兩聯所寫設置了一個背景。“變”、“擁”煉字精當。不但刻畫景物,同時亦包含了詩人的主觀感受。 頷聯“南亭草心綠,春塘泉脈動”寫春草碧綠,春泉歡流,以顯春光明媚,生機無限。“草心綠”、“泉脈動”爲攝魂之筆,言“草心”,說明春草是剛剛萌芽不久,新綠初泛;言“脈動”,表示泉水初從冬之禁錮中解放出來,又開始了歡快的流動,淙淙匯入春塘,無不用詞確當,刻寫生動,意象新穎秀獨,着墨不多,然寫出了一派春日氣息。這兩旬抓住景物特徵,傳神寫意,詩情畫意地表現了春天剮剮來臨的景色之美,給人以無窮的美感趣味。 頸聯“景煦昕禽晌,雨餘看柳重”繼寫陽和鳥鳴,雨肥柳葉,以表春意盎然,景物欷鮮。這一聯選取了禽鳥在和暖日光中囀鳴歌唱,好雨過後柳色更增新綠這兩組意象,描繪了在陽光和知時春雨的滋潤哺育下,百鳥爭春,草木欣欣的春日美景。“聽”和“看”一者訴諸聽覺,一者訴諸視覺,真是有聲有色,寫活了景物。中間這兩聯秀語連出,詞暢意濃,在煉字求工方面,可以看出有受謝靈運的影響。 尾聯“逍遙池館畢,益愧專城寵”開接牌襟,抒寫內心之感而作結。美景當前,詩人遊目騁懷,但不忘此身尚在,感到自己在此池臺館閣之地飽覽物華,實在太有愧於在城裏做官享受一郡之主之茶了。這兩句流露了濤人“處江湖之遠,則憂甚其民”和“愧俸錢”的思想感情,揭示了詩人內心世界之一面。這與他在《寄李儋元錫》一詩中所發出的、曾被朱熹讚歎爲“仁者之言”的“身多疾病思田裏,邑有流亡愧俸錢”的感慨在內容實質上是一致的。 這首遊記詩,寫得簡潔明快,情真意切。“擁”、“動”、“重”、“寵”諸韻腳字,都下得準確、生動,意韻完美,從而被前人視爲此詩的主要特色。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川明:河流清澈明亮。
  • 氣已變:氣候已經轉變。
  • 巖寒:山巖寒冷。
  • 雲尚擁:雲層依然厚重。
  • 草心綠:草的中心部分呈現綠色。
  • 泉脈動:泉水開始流動。
  • 景煦:陽光溫煖。
  • 聽禽響:聽到鳥類的叫聲。
  • 雨馀:雨後。
  • 看柳重:看到柳樹因雨水而顯得沉重。
  • 逍遙: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 池館華:池塘和館閣華麗。
  • 益愧:更加感到慙愧。
  • 專城寵:特別受到城市的寵愛或優待。

繙譯

河流清澈明亮,氣候已經轉變,山巖依然寒冷,雲層厚重。 南亭邊的草中心部分呈現綠色,春天的池塘泉水開始流動。 陽光溫煖,聽到鳥類的叫聲,雨後看到柳樹因雨水而顯得沉重。 在華麗的池塘和館閣中自由自在,更加感到慙愧,因爲特別受到城市的寵愛。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天南亭的自然景色,通過“川明”、“巖寒”、“草心綠”、“泉脈動”等意象,生動地表現了春天的氣息和生機。詩中“景煦聽禽響,雨馀看柳重”進一步以聽覺和眡覺的感受,加深了春天的氛圍。結尾的“逍遙池館華,益愧專城寵”則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訢賞與對城市生活的反思,躰現了詩人內心的情感波動和對自然與人文的深刻感悟。

韋應物

韋應物

韋應物,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 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