畚築豈無謀,祈禱如有神。
茫茫濁河注,懷古臨河濱。
禹功本豁達,漢跡方因循。
坎德昔滂沱,馮夷胡不仁。
激潏陵堤防,東郡多悲辛。
天子忽驚悼,從官皆負薪。
畚築豈無謀,祈禱如有神。
宣房今安在,高岸空嶙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濁河:指黃河,因其水渾濁而得名。
- 禹功:指大禹治水的功績。
- 豁達:開闊,廣大。
- 漢跡:指漢代的歷史遺蹟。
- 因循:沿襲,遵循。
- 坎德:指水德,即水的力量。
- 滂沱:形容雨水很大。
- 馮夷:古代傳說中的水神。
- 不仁:無情,殘忍。
- 激潏:水流湍急的樣子。
- 陵堤防:沖毀堤防。
- 東郡:地名,今河南省濮陽市一帶。
- 悲辛:悲傷和辛苦。
- 天子:皇帝。
- 從官:隨從的官員。
- 負薪:揹負柴草,比喻勞苦。
- 畚築:用畚箕和築土工具進行土木工程。
- 祈禱:向神明祈求保佑。
- 宣房:指古代的宣室,即皇帝的居所。
- 嶙峋:形容山崖高聳、險峻。
翻譯
茫茫的黃河水滾滾東流,我站在河邊,心中充滿了對古代的懷念。大禹的功績是多麼的宏大,而漢代的歷史遺蹟則是沿襲着前人的足跡。水的力量曾經如此之大,滂沱大雨,水神馮夷爲何如此無情?急流沖毀了堤防,東郡的人民經歷了許多悲傷和辛苦。皇帝突然感到震驚和哀悼,隨從的官員們也都揹負着柴草,辛勤勞作。難道沒有更好的辦法來治理水患嗎?人們祈禱着,彷彿有神明在保佑。然而,古代的宣室如今安在?只剩下高聳險峻的岸崖。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黃河的描寫,表達了對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敬仰以及對漢代歷史遺蹟的緬懷。詩中,「茫茫濁河注」一句,既描繪了黃河的壯闊,又隱喻了歷史的深遠。詩人通過對「禹功」與「漢跡」的對比,突出了大禹治水的偉大和漢代對前人成果的繼承。後文則通過對水患的描寫,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辛,以及對天災的無奈和對神明的祈求。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