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詞豈用多,憔悴在一聞。
詈言不見血,殺人何紛紛。
聲如窮家犬,吠竇何誾誾。
詈痛幽鬼哭,詈侵黃金貧。
言詞豈用多,憔悴在一聞。
古詈舌不死,至今書云云。
今人詠古書,善惡宜自分。
秦火不爇舌,秦火空爇文。
所以詈更生,至今橫絪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詈言(lì yán):責罵的話。
- 誾誾(yín yín):形容聲音洪亮。
- 幽鬼:指死者的靈魂。
- 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 古詈:古代的責罵。
- 絪縕(yīn yūn):形容紛亂、混沌的狀態。
翻譯
責罵的話語雖不見血,卻能殺人於無形。 其聲如同窮困之家的犬吠,洪亮而刺耳。 責罵之痛,如同幽冥中的鬼魂哭泣, 責罵之侵,使黃金般的心靈變得貧瘠。 言辭何須繁多,僅僅一聞便足以使人憔悴。 古代的責罵之舌未曾死去,至今仍在書中流傳。 今人吟詠古書,善惡應自明辨。 秦火未曾燒燬責罵之舌,只燒燬了文字。 因此責罵得以重生,至今仍橫行於世,紛亂無序。
賞析
這首詩通過比喻和誇張的手法,深刻揭示了言語的傷害力。孟郊以「詈言不見血,殺人何紛紛」開篇,形象地表達了言語的殺傷力,即使不見血,也能造成深重的傷害。詩中「聲如窮家犬,吠竇何誾誾」進一步以犬吠比喻責罵聲,強調其刺耳和令人不快的效果。後文通過對「幽鬼哭」和「黃金貧」的描繪,深化了言語傷害的嚴重性和深遠影響。最後,詩人通過對「古詈」和「秦火」的對比,指出言語的力量遠比文字更爲持久和危險,暗示了言語的傳承和影響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言語暴力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