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者流離,逝者不作,墜歡莫拾,酒痕在衣。

出自 当代李叔同 的《 西湖夜遊記
壬子七月,予重來杭州,客師範學舍。殘暑未歇,庭樹肇秋,高樓當風,竟夕寂坐。越六日,偕姜、夏二先生遊西湖。 於時,晚暉落紅,暮山被紫,遊衆星散,流螢出林。湖岸風來,輕裾致爽。乃入湖上某亭,命治茗具,又有菱芰,陳粲盈几。短童侍坐,狂客披襟,申眉高談,樂說往事。莊諧雜作,繼以長嘯,林鳥驚飛,殘燈不華。起視明湖,熒然一碧,遠峯蒼蒼,若隱若現。頗涉遐想,因憶舊遊。 曩歲來杭,故舊交集,文子耀齋,田子毅侯,時相過從,輒飲湖上。歲月如流,倏逾九稔。生者流離,逝者不作,墜歡莫拾,酒痕在衣。劉孝標云:“魂魄一去,將同秋草。”吾生渺茫,可唏然感矣! 漏下三箭,秉燭言歸。星辰在天,萬籟俱寂。野火暗暗,疑似青磷;垂楊沉沉,有如酣睡。歸來篝燈,斗室無寐,秋聲如雨,我勞何如?目瞑意倦,濡筆記之。
拼音

所属合集

#西湖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壬子七月:指1902年7月,農曆壬子年。
  • 範學舍:指杭州師範學校。
  • 肇秋:開始出現秋天的跡象。
  • 高樓當風:高樓上風聲習習。
  • 竟夕:整夜。
  • 狂客:豪放不羈的客人。
  • 莊諧雜作:說笑與嚴肅的話題交織。
  • 長嘯:大聲呼叫。
  • 熒然一碧:明亮如一色的碧綠。
  • 曩歲:從前,往年。
  • 故舊交集:老朋友聚集。
  • 文子耀齋田子毅侯:兩位友人的名字。
  • 九稔:九年。
  • 流離:漂泊不定。
  • 逝者不作:去世的人不再回來。
  • 墜歡:失去的歡樂。
  • 劉孝標雲:引用劉孝標的詩句。
  • 秋草:比喻亡者的孤獨和飄零。
  • 渺茫:形容人生無常、命運不定。
  • 漏下三箭:指夜深時分。
  • 斗室:狹小的房間。

翻譯

1902年7月,我再次來到杭州,在師範學校做客。夏日餘熱未消,庭院樹木初現秋意,我獨自在高樓上度過夜晚。六天後,我和姜、夏兩位先生一同遊覽西湖。

那時,夕陽西下,晚霞映照,山巒披上紫色,遊人稀疏,螢火蟲從樹林中飛出。湖邊微風吹過,輕柔地帶來涼爽。我們進入湖邊一個亭子,擺設茶具,還有菱角和荷花,滿桌豐盛。小童侍候,我們暢談古今,笑聲與嚴肅的話題交織,之後是悠長的呼嘯,驚飛了林中的鳥兒,昏暗的燈光顯得有些黯淡。起身看向湖面,一片碧綠,遠處的山峯若隱若現,引發無限遐想,勾起了我對往昔的回憶。

過去我初次來杭州,衆多好友相聚,如文子耀齋和田子毅侯,常常在湖邊暢飲。時光飛逝,轉眼已過去九年。活着的人各自漂泊,逝去的人不再歸來,那些歡樂的記憶再也找不回來,只有酒漬留在衣衫上。劉孝標曾說:「魂魄一旦離去,就像秋草一樣孤獨。」想到此,人生無常,令人感慨不已。

夜已深,三更時分,我們手持蠟燭回家。星空璀璨,萬籟俱寂,野外的火光暗淡,像是磷火;垂柳低垂,彷彿沉睡。回到家中,燈火微弱,我獨自難以入睡,秋雨般的聲音使我心緒紛擾。我閉目思索,決定記錄下這段經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李叔同先生在1902年重遊西湖時的所見所感,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和對往事的追憶,展現了詩人對人生的感慨和對故友情誼的懷念。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晚暉落紅」、「流螢出林」、「明湖熒然」等,既寫出了西湖夜晚的寧靜美,又寓含了詩人內心的情感波動。同時,通過引用劉孝標的詩句和對故友的提及,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人事變遷的深深感嘆,以及對逝去生命的無盡惋惜。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優美,體現了李叔同先生深厚的文學功底和人生哲思。

李叔同

李叔同

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爲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爲弘一法師。1913年受聘爲浙江兩級師範學校(後改爲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並譜曲南京大學歷史上第一首校歌。 ► 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