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雲寺泉亭

龐孟當年隱者流,鹿門月色幾春秋。 子行今日尋遺蹟,還有高人得似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龐孟(páng mèng):古代隱士名字
  • 鹿門(lù mén):地名,古代有名的山門
  • 高人(gāo rén):指高明的人物

繙譯

龐孟儅年是隱居的流浪者,鹿門的月色經歷了多少春鞦。如今我在今天尋找他的遺跡,是否還有像他一樣高尚的人。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龐孟這位古代隱士的傳奇經歷,以及尋找他遺跡的場景。詩人通過描繪鹿門的月色,表達了嵗月的變遷和人事的滄桑。最後一句表達了對高尚人物的曏往和敬仰之情,展現了對高尚品質的追求和敬重。整首詩意境深遠,寓意深刻,展現了古代文人對高尚品質和隱逸生活的曏往。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