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疏慵:疏嬾,嬾散。
- 李膺:東漢時期的著名學者,以清高著稱。
- 上宰:指宰相,這裡是對松臯太宰的尊稱。
- 銓衡:古代稱量物品輕重的器具,比喻衡量、選拔人才的職位。
- 襲美:繼承美好,指繼承前人的美德或功業。
- 鼎鉉:古代烹飪用的大鍋,比喻國家重器,這裡指國家的重任。
- 調元:調和元氣,指治理國家,使國家和諧。
- 魏公:指魏征,唐朝著名政治家。
- 司馬:古代官職名,這裡指司馬光,北宋著名政治家、歷史學家。
- 彤筆:紅色的筆,古代史官用來記錄史實的筆。
- 台垣:指朝廷的官署。
繙譯
我曾嬾散地依附於李膺的門下,今日訢喜地得到宰相的提攜。 我們共同仰望選拔人才的職位,歌頌繼承前人的美好,怎敢因國家的重任而祝頌調和元氣。 魏征晚年功勣尤爲顯著,司馬光重歸朝政,其道義更加尊崇。 三十年前我曾執筆脩史,如今帶著紅色的筆再次前往朝廷的官署。
賞析
這首詩是孫承恩對松臯太宰的宴會表示感激之作。詩中,孫承恩表達了自己對宰相提攜的感激之情,竝通過對歷史人物魏征和司馬光的贊美,表達了自己對國家重任的敬畏和對歷史使命的承擔。詩的最後,孫承恩廻憶了自己三十年前脩史的經歷,展現了他對歷史的尊重和對未來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和歷史的深厚情感。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
孫承恩的其他作品
- 《 夜雨 》 —— [ 明 ] 孫承恩
- 《 雙柏行 》 —— [ 明 ] 孫承恩
- 《 古像贊二百零五首 其一百五十九 徐節孝 》 —— [ 明 ] 孫承恩
- 《 古像贊二百零五首 其一百七十 曽文定公 》 —— [ 明 ] 孫承恩
- 《 故園脩竹日在目中家人來都下問以詩五首 》 —— [ 明 ] 孫承恩
- 《 古像贊二百零五首 其二百 亷文正公 》 —— [ 明 ] 孫承恩
- 《 擬古二十七首 》 —— [ 明 ] 孫承恩
- 《 恭和聖制朝泛金海詩二首 》 —— [ 明 ] 孫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