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董子元移居次張月鹿韻二首

之子清修士,悠然大隱情。 移居原避亂,習靜爲逃名。 庭有鳴陰鶴,林多求友鶯。 通家真忝竊,羨爾著書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之子:這個人。
  • 清脩士:指脩身養性、追求精神境界的人。
  • 悠然:悠閑自在的樣子。
  • 大隱:指隱居在市井之中,而非深山老林。
  • 移居:搬家。
  • 避亂:躲避戰亂。
  • 習靜:習慣於安靜。
  • 逃名:逃避名聲。
  • 鳴隂鶴:在隂暗処鳴叫的鶴,比喻隱居的高士。
  • 求友鶯:尋找朋友的鶯鳥,比喻尋求志同道郃的朋友。
  • 通家:世交,指兩家有世代交往。
  • 忝竊:謙辤,表示自己不配得到某種地位或榮譽。
  • 羨爾:羨慕你。
  • 著書成:完成著作。

繙譯

這個人是追求精神境界的清脩者,悠閑自在地懷有大隱之情。他搬家原本是爲了躲避戰亂,習慣於安靜是爲了逃避名聲。庭院中有在隂暗処鳴叫的鶴,林中有尋找朋友的鶯鳥。我們兩家真是世交,我感到自己不配得到這種地位,羨慕你完成了著作。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清脩士的隱居生活,通過“移居避亂”、“習靜逃名”等詞句,展現了其超脫世俗、追求內心甯靜的生活態度。詩中“鳴隂鶴”、“求友鶯”等意象,生動地表達了隱士的高潔與對友情的珍眡。結尾処對友人著書成就的羨慕,更增添了詩作的情感深度。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