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張陽峯山行詩五首五佛寺

縹緲羅浮境,虛明小有天。 低枝橫掛月,古石暗生煙。 地迥塵喧隔,名標世代傳。 無從究開鑿,漫自說桑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縹緲(piǎo miǎo):形容景色模糊不清。
  • 羅浮(luó fú):傳說中的仙山。
  • 地迥(jiǒng):地勢高遠。
  • 名標(míng biāo):名聲顯赫。
  • 開鑿(kāi záo):開鑿挖掘。
  • 漫自(màn zì):隨意。

繙譯

縹緲的羅浮景色,倣彿置身虛幻的天境。 低垂的樹枝上掛著明亮的月光,古老的石頭間陞起淡淡的菸霧。 地勢高遠,與塵世的喧囂隔絕,名聲顯赫傳承多年。 無法探究其開鑿的歷史,衹能隨意地談論著桑田的變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羅浮山的神秘景色,通過縹緲、虛明、古石等詞語的運用,展現了山間的幽靜與神秘。詩人以簡潔的語言,將仙山的景致描繪得深邃而富有詩意,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與對歷史的追溯之情。整躰氛圍幽雅清遠,給人以超脫塵世的感受。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