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夜聞琵琶彈白翎鵲
白翎鵲,東海來,十里五里何摧頹。一飛飛上青霄際,再飛飛墮黃沙堆。
少年臂名鷹,齊出跨駿馬。放鷹一馳躍,與鵲相上下。
身佩木弓,射必命中。中疊雙蹀血,芟毛天欲雪,摩雲壓草地多風。
衝突三邊有意氣,指揮八極無英雄。白翎鵲,西海去,千里萬里何軒翥。
一飛飛上賀蘭山,再飛飛過鐵門關。少年領強兵,乘勝即轉戰。
戟頭吹火光,旗幟舞秋練。手持生鐵刀,空城鳥雀盡死鏖。
麋鹿瘡痍無處避,角貒躑躅向人號。收拾廣輪奠郡邑,肅清星嶽靜波濤。
白翎鵲,東海西海都驅霩。太常召見日月山,治定禮行,功成樂作。
大雅清商久寂寥,鵾雞邏娑多絃索。上林花開早浮豔,榆塞葉落終回薄。
一聲高,一聲低。一聲懾懦百虎豹,一聲束縛千鯨鯢。
白頭漢士聞先拍,青眼胡兒聽卻啼。君不見康昆崙、羅黑黑,開元絕藝傾一國。
若還睹我白翎辭,二十四弦彈不得。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白翎鵲:一種傳說中的神鳥,象徵着吉祥和力量。
- 摧頹:形容白翎鵲飛翔時的威猛和力量。
- 蹀血:指獵鷹捕獵時獵物流出的血。
- 芟毛:割除雜草。
- 摩雲:形容白翎鵲飛得極高。
- 廣輪:廣闊的疆域。
- 驅霩:驅趕,此處指白翎鵲的威力能驅散一切。
- 鵾雞: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鳥,此處指樂器。
- 邏娑:古代的一種絃樂器。
- 懾懦:使膽怯的動物感到恐懼。
- 鯨鯢:巨大的魚類,比喻強大的敵人。
- 康昆崙、羅黑黑:人名,可能是當時的音樂家或藝人。
翻譯
白翎鵲,從東海飛來,十里五里的距離它飛得多麼威猛。一飛就飛上青天,再飛就落入黃沙堆。 少年臂上掛着名鷹,一起騎着駿馬外出。放鷹一躍,與鵲相互追逐。 身上佩戴着木弓,射箭必中目標。獵物被擊中後,血跡斑斑,天空似乎要下雪,白翎鵲壓着草地,風聲呼嘯。 它橫衝直撞,氣勢如虹,指揮着八方,卻無英雄能與之匹敵。白翎鵲,向西海飛去,千里萬里它飛得多麼高遠。 一飛就飛上賀蘭山,再飛就飛過鐵門關。少年帶領強兵,乘勝追擊。 戰戟上火光閃爍,旗幟在秋風中飄揚。手持生鐵刀,城市中的鳥雀都被殺盡。 麋鹿和野獸無處躲避,只能哀號。廣闊的疆域被安定,山川湖泊都平靜無波。 白翎鵲,無論東海西海都能驅散一切。太常在日月山召見它,治理國家,禮樂興盛。 大雅清商的音樂久已寂寥,鵾雞和邏娑的絃樂多有絃索。上林苑的花開得早且豔麗,榆塞的葉落終將回薄。 一聲高,一聲低。一聲使百虎豹感到恐懼,一聲束縛千鯨鯢。 白頭漢士聽到先拍,青眼胡兒聽到卻啼哭。你沒看見康昆崙、羅黑黑,開元時期的絕藝傾國傾城。 如果看到我的白翎辭,二十四弦的琴也彈不出這樣的音樂。
賞析
這首作品以白翎鵲爲象徵,描繪了其飛翔的威猛和力量,以及它在戰爭中的英勇形象。通過對比白翎鵲與少年的英勇,展現了白翎鵲的非凡能力和對國家的貢獻。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白翎鵲的讚美和對英雄的嚮往。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和平與安定的渴望,以及對音樂藝術的推崇。整體上,這首詩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展現了元代詩歌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