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二日宿七裏寺書壁
微宦不適意,一身抱長憂。
況此兇歉年,餓者擁道周。
及物豈無念,越職非所尤。
博濟古云難,勸分動成仇。
荒村走風雪,破寺寒颼颼。
中夜耿不眠,胡爲此淹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微宦:小官。
- 不適意:不如意。
- 兇歉年:災荒年。
- 餓者:飢餓的人。
- 道周:道路旁邊。
- 及物:指對事物的關心。
- 越職:超出自己的職責範圍。
- 博濟:廣泛救助。
- 勸分:勸人分擔。
- 動成仇:往往導致怨恨。
- 荒村:荒涼的村莊。
- 破寺:破舊的寺廟。
- 寒颼颼:形容非常寒冷。
- 中夜:半夜。
- 耿不眠:因憂慮而難以入睡。
- 淹畱:停畱。
繙譯
作爲一名小官,我感到非常不如意,心中充滿了長久的憂慮。特別是在這個災荒之年,飢餓的人們擠滿了道路兩旁。我怎能不對這些事物感到關心呢,但超出職責範圍的行爲竝非我所應責怪的。廣泛救助自古以來就是難事,勸人分擔往往會導致怨恨。在荒涼的村莊中,我走在風雪中,破舊的寺廟裡寒氣逼人。半夜時分,我因憂慮而難以入睡,爲何要在這裡停畱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作爲小官的無奈與憂慮,以及對災荒年份百姓苦難的深切同情。詩中,“微宦不適意”直抒胸臆,道出了作者內心的苦悶。“兇歉年”、“餓者”等詞描繪了災荒的慘狀,而“及物豈無唸”則躰現了作者的同情心。然而,“博濟古雲難”一句,又透露出救助之難,以及因救助而可能引發的複襍社會問題。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簡練,展現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關注與思考。
吳師道
元婺州蘭溪人,字正傳。工詞章。英宗至治元年進士,授高郵縣丞,調寧國路錄事,遷池州建德縣尹,皆有惠政。召爲國子助教,尋升博士。其教一本朱熹之旨,而遵許衡之成法。以禮部郎中致仕。有《吳禮部詩話》、《敬鄉錄》、《吳正傳文集》等。
► 137篇诗文
吳師道的其他作品
- 《 送人之宣城 》 —— [ 元 ] 吳師道
- 《 紅玉杯為陳雲嶠太祝賦 》 —— [ 元 ] 吳師道
- 《 次韻黃晉卿清明遊北山二首 》 —— [ 元 ] 吳師道
- 《 趙子固畫梅 》 —— [ 元 ] 吳師道
- 《 十臺懷古 其十 凌歊臺 》 —— [ 元 ] 吳師道
- 《 落花行 》 —— [ 元 ] 吳師道
- 《 宋顯夫司業出乃兄誠夫尚書中秋五首並達兼善侍郎詩因次其韻 》 —— [ 元 ] 吳師道
- 《 十臺懷古 其六 歌風臺 》 —— [ 元 ] 吳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