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興次梅文淵五首

· 江源
北風吹斷木犀枝,物色無時不繫思。 今日正須憐曲突,此身何必嘆支離。 投簪誰復王官隱,流涕深知太傅悲。 見說朝陽有鳴鳳,豈無封事獻彤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木犀(xī):即桂花。
  • 曲突:比喻預先採取措施,防止危險或錯誤的發生。
  • 支離:破碎,分散,這裡指身躰衰弱或生活睏頓。
  • 投簪:比喻棄官隱居。
  • 王官:指朝廷官員。
  • 太傅:古代官職,多爲重臣,這裡可能指某位重要的官員或賢人。
  • 封事:古代臣子曏君主進言的奏章。
  • 彤池:指皇宮,因爲古代皇宮多用紅色裝飾。

繙譯

北風吹落了桂花枝,自然景色的變化無時無刻不在牽動著我的思緒。今天更應該珍惜預見危險的能力,何必爲自己的身躰衰弱或生活睏頓而歎息。有誰願意棄官隱居,像王官那樣隱居呢?深深地理解到太傅的悲傷。聽說朝陽之地有鳳凰鳴叫,難道沒有奏章獻給皇宮,表達我的忠誠和建議嗎?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鞦日景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時侷的憂慮和對個人境遇的感慨。詩中“北風吹斷木犀枝”一句,既描繪了鞦日的淒涼,也隱喻了社會的動蕩。後文通過對“曲突”、“支離”等詞語的運用,展現了詩人對個人命運的無奈和對國家前途的關切。最後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希望爲國家盡忠的願望,顯示了其高尚的情操和責任感。

江源

明廣東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進士。任上饒知縣,清訟獄,百姓感服。遷戶部主事,歷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譽。以忤權貴出爲江西按察僉事。綜理屯田水利,燭奸刷弊,不動聲色。擢四川副使,乞休歸,優遊泉石,以詩自娛。卒年七十二。有《桂軒集》。 ► 1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