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登翠微愛其秀拔縱目久之有寺僧進曰山之絕頂自南而望其千巖萬壑雖善繪者莫盡其妙予因命肩輿直造其巔一視果

翠微雨過芙蓉溼,我興悠然思適適。 買山直欲捐萬金,況是生平有詩癖。 帖帖肩輿到上頭,憑高四顧涼颼颼。 終南太白擁晴翠,渭源一線沿川流。 憶昔唐皇來避熱,萬戶千門巢嵽嵲。 有時雲霧失炎精,六月寒風攪飛雪。 吾駕茲晨爲一停,等閒呵護煩山靈。 分明坐我古圖畫,何須點染呼丹青。 移牀更入晴嵐裏,爲愛鬆聲忘坐起。 自是吾家道氣濃,滌盡胸中幾渣滓。 坐久欲歸歸未得,忽訝片雲頭上黑。 知是山靈催我詩,一笑留題許鐫刻。 來來車馬更遲遲,好山一路還相隨。 從行賓從擁矛槊,能無和我登山詩。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翠微:山色青翠的樣子。
  • 芙蓉:荷花。
  • 適適:舒適自在。
  • 買山:購買山地,指隱居山林。
  • 帖帖:平穩的樣子。
  • 颼颼:風聲。
  • 終南:終南山,位於陝西省。
  • 太白:太白山,位於陝西省。
  • 渭源:渭水的源頭。
  • 唐皇:唐朝的皇帝。
  • 嵽嵲(dié niè):高聳險峻的山峯。
  • 炎精:太陽。
  • 呵護:保護。
  • 山靈:山神。
  • 點染:繪畫時點綴渲染。
  • 丹青:繪畫藝術。
  • 晴嵐:晴天山中的霧氣。
  • 渣滓:雜質,比喻心中的煩惱。
  • 鐫刻:雕刻。
  • 賓從:隨從。
  • 矛槊:古代兵器,這裏指隨從的武裝。

翻譯

雨後我登上翠微山,被它的秀麗所吸引,久久地放眼遠望。有寺僧對我說,山的最高處,從南望去,那千巖萬壑,即使是擅長繪畫的人也無法完全描繪出它的美妙。我於是命令轎伕直接到達山頂,一看果然如僧人所說。清新的興致涌上心頭,隨即創作了一首七言古詩。

翠微山雨後荷花溼潤,我心情悠然,感到舒適自在。想要購買山地隱居,何況我生平有寫詩的癖好。平穩的轎子到達山頂,我站在高處四面觀望,涼風颼颼。終南山和太白山擁抱着晴朗的翠色,渭水的源頭一線沿着山川流淌。

回憶起唐朝的皇帝曾來此避暑,千家萬戶在險峻的山峯上築巢。有時雲霧遮蔽了太陽,六月寒風中飄着飛雪。我今天早晨在這裏停留,山神似乎也在保護我。這分明是一幅古老的圖畫,何須我再點染呼喚丹青。

我將牀移到晴朗的山霧中,因爲喜愛松樹的聲音而忘記了坐起。這自然是我家道氣濃郁,滌盡了胸中的煩惱。坐久了想要回去卻捨不得,忽然驚訝地發現頭上飄來一片烏雲。我知道是山神催我寫詩,一笑留題,允許我雕刻。

來來往往的車馬更加緩慢,美麗的山一路相隨。隨行的賓從們擁着矛槊,難道不能和我一起登山寫詩嗎?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雨後登翠微山的所見所感,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山色的秀麗和自然的壯闊。詩中,「翠微雨過芙蓉溼」一句,既描繪了雨後的山色,又隱喻了作者內心的清新與寧靜。後文通過對終南山、太白山的描繪,以及對唐皇避暑的回憶,展現了歷史的厚重與自然的永恆。最後,作者以山神催詩的想象,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無限留戀和創作的喜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詩歌創作的執着。

朱誠泳

安徽鳳陽人。明宗室。號賓竹道人。太祖第二子秦王朱樉玄孫。弘治元年襲封秦王。長安有魯齊書院,久廢,誠泳別易地建正學書院,又於其旁建小學,擇軍士子弟延儒生教授。工詩。著有《經進小鳴集》。卒諡簡。 ► 1319篇诗文

朱誠泳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