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九日遣興韻

· 江源
九日芳尊須共酌,十年宦轍未能回。 醉來易撼愁城破,誰道難逢嘆口開。 身世但教如慄裏,功名何必上雲臺。 秦皇漢武今安在,五祚阿房一劫灰。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九日:指重陽節,即農曆九月初九。
  • 芳尊:美酒。
  • 宦轍:指官場生涯。
  • 愁城:比喻被憂愁所包圍。
  • 慄裏:地名,指隱居之地。
  • 雲臺:古代皇帝的寶座,比喻高位。
  • 五祚:指五帝的祚運,即帝王的統治時期。
  • 阿房:指阿房宮,秦始皇所建的宮殿。
  • 劫灰:佛教用語,指世界毀滅後留下的灰燼,比喻事物的消亡。

翻譯

重陽節時,美酒應當共飲,十年的官場生涯卻未能讓我回心轉意。 醉酒後,憂愁似乎被撼動而破滅,誰說人生難以遇到讓人嘆息的開口。 我的人生只願如隱居在慄裏一般,功名利祿又何必追求登上雲臺之巔。 秦始皇和漢武帝如今何在?五帝的祚運和阿房宮都已化爲劫灰。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生涯的厭倦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詩中,「九日芳尊須共酌」與「十年宦轍未能回」形成對比,突顯了詩人對自由生活的渴望。後句通過對「愁城」的破滅和「嘆口」的開啓,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的超脫和對未來的樂觀。結尾以秦皇漢武的消逝和阿房宮的劫灰,深刻揭示了功名利祿的虛無,強調了詩人追求內心平靜的決心。

江源

明廣東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進士。任上饒知縣,清訟獄,百姓感服。遷戶部主事,歷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譽。以忤權貴出爲江西按察僉事。綜理屯田水利,燭奸刷弊,不動聲色。擢四川副使,乞休歸,優遊泉石,以詩自娛。卒年七十二。有《桂軒集》。 ► 1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