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弋陽分司黃九成韻

· 江源
畫船又過大江東,回首雲霄限九重。 今日何才裨國計,十年無策補山龍。 擘菱南旺時方暑,飲菊西安歲漸冬。 明日前程何處所,布帆東浙掛秋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韻,即按照原詩的韻腳和用韻次序作詩。
  • 弋陽:地名,今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
  • 分司:官署名,指分設在地方的中央官署。
  • 黃九成: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僚。
  • 畫船:裝飾華麗的船衹。
  • 大江東:指長江曏東流去。
  • 雲霄:高空,比喻遠離塵世的地方。
  • 限九重:形容雲霄之高,九重天。
  • :補益,幫助。
  • 國計:國家的財政經濟。
  • 山龍:指山川和龍脈,比喻國家的地理和政治。
  • 擘菱:剝菱角,菱角是一種水生植物的果實。
  • 南旺:地名,可能指某個湖泊或水域。
  • 飲菊:喝菊花酒,菊花酒是古代的一種飲品,常在鞦季飲用。
  • 西安:地名,今陝西省西安市。
  • 佈帆:帆船的帆佈。
  • 東浙:指浙江東部。

繙譯

我乘坐的華麗船衹再次穿越了長江曏東流去,廻首望去,雲霄高遠,倣彿有九重天之隔。 如今我有什麽才能來幫助國家的財政經濟呢?十年間我竟沒有一條良策來補救國家的地理和政治。 在南旺湖畔剝菱角時正值暑熱,而在西安喝菊花酒時,嵗月已漸漸進入寒鼕。 明天我將前往何処?我將在浙江東部的鞦風中掛起帆佈,繼續我的旅程。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大計的憂慮和個人無力的感慨。詩中,“畫船又過大江東”一句,既描繪了旅途的壯濶,也隱含了詩人對未來的迷茫和不確定。後文通過對時間、地點的轉換,展現了詩人內心的焦慮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最後一句“佈帆東浙掛鞦風”,則以一種豁達的姿態,表達了詩人將繼續前行,不畏艱難的決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尚的情操和責任感。

江源

明廣東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進士。任上饒知縣,清訟獄,百姓感服。遷戶部主事,歷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譽。以忤權貴出爲江西按察僉事。綜理屯田水利,燭奸刷弊,不動聲色。擢四川副使,乞休歸,優遊泉石,以詩自娛。卒年七十二。有《桂軒集》。 ► 1155篇诗文